简直是个奇迹!2007年,凌志军被确诊癌症,但他却选择放弃治疗,没想到,5年后,

月下影婆娑 2025-09-14 03:56:07

简直是个奇迹!2007年,凌志军被确诊癌症,但他却选择放弃治疗,没想到,5年后,他竟然奇迹般痊愈! 您最多还能活三个月,2007年的某个下午,这句话像一记重锤砸在凌志军的心上,医院走廊里的消毒水味道依旧刺鼻,窗外的阳光依旧明媚,可对于这位44岁的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来说,整个世界却在瞬间失去了颜色。 谁能想到,这个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后来又拿到法学硕士学位的高材生,竟然会在人生最辉煌的时候,被命运开了一个如此残酷的玩笑。 其实凌志军的身体早就发出了求救信号,那些年,为了赶稿子,通宵达旦是家常便饭。有时候一个选题下来,他能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连饭都顾不上吃。 头痛、乏力、食欲不振……这些症状一个接一个地找上门来,凌志军却总是归咎于"最近太累了",吃几片止痛药,继续埋头工作。 直到那天,他在办公室里突然晕倒,被同事紧急送往医院,才知道一切都晚了,肺癌晚期,已经脑转移。 面对这个晴天霹雳般的诊断,凌志军的第一反应是不相信,他跑遍了北京城大大小小的医院,见了一个又一个专家,可得到的答案几乎如出一辙。 就在快要绝望的时候,凌志军做了一个改变命运的决定,他开始疯狂地阅读,不是看小说,不是看散文,而是查阅所有能找到的关于癌症的医学资料。 作为一个资深的调查记者,他知道,要想战胜敌人,首先得了解敌人,翻遍图书馆的医学书籍后,凌志军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预防,三分之一可以根治,还有三分之一可以通过治疗达到长期生存。 不甘心就此放弃的凌志军,通过朋友的帮助,将自己的病历资料送到了国外几家知名的癌症治疗中心,等待回复的那些日子,每一分每一秒都像是煎熬。 终于,一份来自美国的诊断报告让全家人看到了希望,在国外专家的建议下,他在国内接受了肿瘤切除手术。 手术很成功,肿瘤被完整切除,接下来,医生建议他立即开始化疗,然而,面对化疗这个选择,凌志军却陷入了深深的纠结,他的脑海里不断浮现出一个身影:他的父亲。 多年前,父亲也是被诊断为癌症晚期,为了延长生命,家人坚持让父亲接受化疗,可那些日子,简直就是人间炼狱。 每次化疗后,父亲都会剧烈呕吐,头发大把大把地掉落,原本健壮的身体变得骨瘦如柴,尽管经历了种种痛苦,父亲最终还是没能战胜病魔,在化疗的折磨中离开了人世。 经过反复思考,他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感到意外的决定,拒绝化疗,甚至连一片抗癌药都不吃。 回到家的凌志军,开始了他独特的抗癌之路,以前为了工作可以连续熬夜,现在他给自己定下了铁律:晚上10点必须上床,早上6点准时起床。 饮食也彻底改变,早餐7点准时,午餐12点,晚餐5点,雷打不动,每顿饭都精心搭配,有荤有素,营养均衡。 最大的改变是运动,每天步行5公里,刚开始,走不到1公里就气喘吁吁,双腿发软,可他咬着牙坚持,除了步行,他还学起了太极拳,每天早上在公园里,跟着老师傅一招一式地练习。 比身体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心态的转变。凌志军不再把自己当成一个"癌症患者",而是一个"正在康复的人",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发现过去为了事业和成就,错过了太多美好的东西。 他开始带着妻子去旅游,去看那些以前总说"等有时间再去"的地方,泰山的日出、黄山的云海、西湖的荷花…… 时间一天天过去,凌志军早已超过了医生预言的"三个月",一年后的复查,让医生们都感到惊讶:癌细胞没有扩散,甚至有缩小的迹象。 2012年,距离确诊已经5年,这次复查的结果更是令人振奋:癌细胞竟然全部消失了! 如今的凌志军,早已恢复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但他的生活理念已经完全改变,他不再是那个为了工作可以不要命的"拼命三郎",而是学会了平衡,学会了珍惜。 从死亡宣判到生命重生,凌志军用自己的经历证明:有时候,最好的良药不在药瓶里,而在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里。 面对疾病,医学治疗固然重要,但永远不要低估人的意志力和生活方式的力量,当我们以积极的心态拥抱生活,用健康的方式善待身体,奇迹或许就会悄然降临。

0 阅读:107
月下影婆娑

月下影婆娑

月下影婆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