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教授魏少军表示,亚洲国家应逐步摆脱对英伟达GPU的依赖。 这是魏教授在新加坡的一个行业论坛上的发言,他认为当前亚洲国家过度依赖美国发展AI大模型的方法,换一种说法就是过度依赖英伟达和AMD的GPU去训练大模型。这是一种致命的技术发展路线。 作为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的副理事长,魏教授自然会对行业和英伟达更加了解。 他点明,英伟达的GPU只是为了图形渲染和设计开发的,并非是为了AI优化而专门开发的产品。也有一种说法,英伟达的AI芯片是删除了视频输出的GPU,虽然这种说法不准确,但是大概讲明了英伟达AI芯片的特性。 魏教授强调,我们应该开发适合大模型的芯片架构,而不是继续采用GPU的路线去开发AI芯片。 其实这隐藏着一个话题,如果继续沿着GPU路线发展AI,我们会继续被美国卡脖子,我们只能继续购买被阉割的产品。 目前,AI芯片有三种主流的技术路线,第一种是GPU的衍生架构,如NVIDIA A100/H100、AMD MI300,第二种是专门为AI开发的专用架构(ASIC),如Google TPU、华为昇腾 910,第三种是可编程架构,如 FPGA、GPGPU,具体产品是 Xilinx FPGA、Intel Ponte Vecchio 。 从上面可以看出来,如果美国可以通过第一种和第三种AI芯片卡我们的脖子,只有开发AI专用架构的芯片,我们才可能突围。 虽然我们目前的AI芯片还比较落后,但是DeepSeek已经证明,在算力受限的情况下,仍然可以通过算法优化,提升AI大模型的性能。 除此外,过度依赖美国芯片也会存在安全风险,一些国内企业开始采取行动,推出自己的AI芯片。阿里的“振武”、百度的“昆仑P800”等国产AI芯片可以部分取代英伟达的GPU。
英伟达是真急了!根据西媒的消息:知情人士曝光了英伟达针对中国市场特供新芯片-B3
【15评论】【2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