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1928年11月,蒋介石到安徽大学视察,和校长刘文典吵架后,狠狠扇了他两

小史论过去 2025-09-13 12:08:38

[浮云]1928年11月,蒋介石到安徽大学视察,和校长刘文典吵架后,狠狠扇了他两个耳光。谁料,刘文典趁其不备一脚踹上去,让蒋介石摔了个大马趴。他又羞又恼,立刻叫人把刘文典抓起来 刘文典1889年出生在安徽合肥一个商人家庭,原名文聪,字叔雅。从小家里条件不错,他就跟着私塾老师学四书五经,六岁开始背书。十二岁那年,父亲找来美国传教士教他英文,让他接触西方知识。这基础打得早,让他后来留学和教书都游刃有余。少年时进芜湖安徽公学,1907年加入同盟会,秘密参与反清活动。那时候革命风起云涌,他跟着大伙儿讨论推翻帝制的事儿,胆子越来越大。 1909年,刘文典留学日本,进早稻田大学学语言,还师从章太炎研究古文字。章太炎是国学泰斗,刘文典跟着他钻研《说文解字》,这让他在古籍校勘上打下深厚功底。1911年回国后,他先在上海民立报社当编辑,用笔名刘天民写文章宣传民主,抨击袁世凯。报社工作让他接触不少革命者,积累了人脉。1917年,陈独秀请他到北京大学任教授,他开始教古籍,还兼《新青年》英文编辑。那几年北大风气开放,他上课讲秦汉诸子,学生们听得入迷。 1927年,刘文典回安徽,出任安徽大学法学院院长,实际主持校务。学校刚起步,学生才一百来人,他忙着建宿舍、招老师,亲力亲为。国学研究上,他专攻《淮南子》,校注《淮南鸿烈集解》,这书后来震动学术界。蒋介石一度想抬举他当国宝级人物,但刘文典不买账。他觉得教育得独立,不该受政治干扰。这心态让他在后来事件中硬扛到底。 安徽大学成立没几个月,就出事儿。1928年11月23日,安徽第一女子中学办校庆晚会,安大男生听说热闹,就跑去凑趣。多数没请柬,硬挤进去,女中关了灯结束活动。男生觉得丢脸,砸门窗,还伤了人。警察来才平息。女中学生去省政府请愿,正赶上蒋介石到安庆巡视。他借机插手,召见刘文典和女中校长,商量处理。 蒋介石要求严惩安大闹事学生,开除带头者。刘文典不同意,说事儿复杂,有黑幕,得调查清楚。其中牵扯政治派系,国家主义者和共产党员可能在背后鼓动,还有教育厅长韩安之前阻挠安大筹建,让他不满。蒋介石不听,直斥刘文典新学阀,提孙中山施压。刘文典回击,说自己跟孙中山闹革命时,蒋还不知在哪儿,指责蒋借题发挥,是新军阀。 争执升级,蒋介石怒斥刘文典不革命。刘文典顶撞,说大学不是衙门,不用迎送如仪。蒋介石大怒,下令羁押刘文典,以治安条例打架斗殴论处。实际没肢体冲突,刘文典仅顿脚表示不满,就被关了七天。这事儿传开,显示蒋介石对教育界的强势干预,刘文典则维护学校自治。 事件后,安徽学生罢课游行,高呼释放刘文典。几个学校响应,喊打倒新军阀。蒋介石镇压,抓了些学生,宣布程天放暂兼安大校长。蔡元培、胡适、陈立夫等人求情,蒋介石迫于舆论,放了刘文典,但要求他即日离皖。刘文典收拾行李,北上北京,继续教书。 1929年,刘文典重返北大任教,同时清华大学聘他兼国文系主任。他上课自由发挥,讲古籍时天南地北,学生爱听。1937年日军占北京,日军军官多次请他讲学或任职,他一口拒绝,继续埋头研究。1938年,他逃离北平,南下昆明,到西南联大任教。联大条件艰苦,他坚持授课,讲《庄子》时自称中国懂庄子的就他和庄周加半个日本人。 1943年,刘文典转云南大学,继续教国学。抗战胜利后,北大清华师生北返,他留昆明任教。1949年冬,胡适邀他离大陆,他婉拒,说自己是中国人,不走。新中国成立,他接受思想改造,投身教育事业。毛主席和周总理接见他,认可他的国学贡献。1958年7月15日,刘文典在北京逝世,享年69岁,留下多部古籍校注。

0 阅读:144

评论列表

20222222222222222

20222222222222222

1
2025-09-13 12:50

那几年北大风气开放

猜你喜欢

小史论过去

小史论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