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年后中国电影把镜头对准太空【解决了生存问题,中国人开始在太空搞文艺了】中国人在宇宙的松弛感近日,观察者网新潮观鱼栏目对话《窗外是蓝星》导演朱翌冉。朱翌冉此前从未想过,自己因兴趣上报的选题,竟能获得总台和航天部门的支持,两大包摄影器材通过货运飞船送入太空,靠三位航天员掌镜,最终真的拍成了一部电影。
他坦言,采用8K/50帧拍摄并非噱头,而是为了更长久地留存这些珍贵画面。杨利伟2003年在神舟五号上拍摄的画面,现在已经需要修复才能看了。“这是中国人首次在太空驻留半年,应当用最好的设备记录,哪怕20年后回看,依然经得起考验。”
影片原名《飞越苍穹》,但导演有意淡化宏大叙事,不是主旋律科教片,更像是聚焦航天员太空日常的Vlog。朱翌冉感慨自己很幸运,遇上了神舟十三号这样幽默、温馨、有小剧场、颜值高的乘组。谈及影片中的幽默名场面,他表示自己也还没来得及问叶光富看到理发那段的感想,也没问他看春晚时一直用弹力带拉头到底在干嘛(笑)。
朱导透露电影有计划在海外上映,现在一些海外的航天机构很期待这部电影。前两天也把电影完整版传到空间站上去了,在轨的神舟二十号乘组下班后看了这部电影。“他们用小电视看的,希望有一天那边也能有电影院,那简直是科幻电影里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