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柱旁边,安安静静坐着一个老先生,气场特别沉。他就是车晴,是张自忠的外孙。

百日依山尽 2025-09-12 16:25:04

洪秀柱旁边,安安静静坐着一个老先生,气场特别沉。他就是车晴,是张自忠的外孙。 张自忠是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最高将领,力战而死,无愧国家,他曾亲笔写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 张自忠,这位在中国抗战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将领,其英勇事迹,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他生于风雨飘摇的时代,面对山河破碎、强敌入侵,毅然投身军旅,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紧捆绑。 1933 年,长城抗战爆发,张自忠担任喜峰口第 29 军前线总指挥,在冰天雪地中,他率部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战士们手持大刀,与装备精良的日军近身肉搏,喊杀声震彻山谷。这场战斗,他们打退了日军,守住了阵地,用热血捍卫了民族的尊严,也让 “大刀队” 的威名传遍四方。 然而,张自忠的抗战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七七事变” 后,他临危受命,留守北平维持局面,目的是争取时间掩护 29 军撤退。但这一决策未被公众理解,再加上日军的歪曲宣传,一时间,舆论铺天盖地地指责他,“卖国变节”“汉奸” 等骂名如巨石般压得他喘不过气。 但张自忠将所有的委屈与痛苦深埋心底,默默承受着一切。他在给部下的信中写道:“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 这寥寥数语,道尽了他的坚定决心。他知道,唯有以死明志,方能洗清身上的污名,方能为国家和民族贡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 1940 年,枣宜会战打响,这是武汉会战后日军对正面战场发动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攻势作战。张自忠亲率部队东渡襄河与日军决战。战前,他再次提笔,给官兵们写下那封著名的信件,其中 “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 的誓言,震撼人心。 在战场上,他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全然不顾个人安危。面对日军的飞机、大炮,他毫不退缩,带领将士们与敌人浴血奋战。5 月 16 日,在激烈的战斗中,张自忠多处负伤,鲜血染红了他的军装。部下多次劝他撤离,却都被他厉声拒绝。最终,他力战而死,用生命践行了自己的誓言。 张自忠的牺牲,举国悲恸。10 万军民护送他的灵柩,场面庄严肃穆。毛泽东题写挽词 “尽忠报国”,周恩来称赞他 “其忠义之志,壮烈之气,直可以为中国抗战军人之魂”。 此后,北京、天津、上海、武汉等许多城市都有了 “张自忠路”,这些道路不仅是对他的纪念,更是一座精神的丰碑,激励着后人铭记历史,奋勇前行。 车晴作为张自忠的外孙,多年来潜心收集外祖父的生平资料。他知晓外祖父经历的每一场战斗,理解他承受的每一份压力。每当提及外祖父,车晴的眼中总是闪烁着光芒。他说,自己的眼睛像母亲,而母亲像外祖父,或许这就是血脉传承的一种体现。 在他看来,传承外祖父的精神,让更多人了解那段历史,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他常常奔走于各地,讲述外祖父的故事,希望能让张自忠的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

0 阅读:38

猜你喜欢

百日依山尽

百日依山尽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