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舰台海穿越+南海亮相,谁还敢闹事?
9月12日,福建舰首次穿越台海直奔南海!这不只是海试,而是战略布局。福建舰南下,会让南海更稳,更让外部势力更紧张?
9月12日,海军新闻发言人冷国伟大校介绍:福建舰通过台湾海峡,赴南海相关海域开展科研试验和训练。官方强调,这是航母建造过程中的正常安排,不针对任何特定目标。日本防卫省11日通报称,当天下午1点左右在钓鱼岛西北约200公里海域首次发现福建舰和两艘驱逐舰组成编队。消息一出立刻登上热搜,不少网友感叹:“终于等到福建舰出远门!”从2022年下水、2024年首航试验,到今天跨区训练,福建舰一步步走出近海,向远海验证迈进。 福建舰是中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电磁弹射航母,满载排水量超过8万吨,采用平直通长飞行甲板和电磁弹射系统,是全球最先进的常规动力航母之一。公开资料显示,福建舰此前已完成至少八次海试,此次跨区行动被多家媒体解读为可能是第九次试验。外界还将它与山东舰2019年的节奏对比:山东舰当年11月穿台海,一个月后在三亚入列。这让网友对福建舰的入列充满期待。更重要的是,今年九三阅兵上,歼-35隐身舰载机、歼-15T弹射舰载机、空警-600舰载预警机、歼-15DH电子战机、反潜直升机悉数亮相,专家表示“航母五件套”已齐备,福建舰一旦入列就能满编成军,迅速形成战斗力。 这次选择跨台海南下,既是技术考核,也是战略需要。技术层面,前几次海试主要在东海、黄海进行,这次进入南海陌生环境,可以检验远海航行、复杂气象下舰载机起降和舰员协同,是一次综合大考。战略层面,近期解放军在南海、台海频繁开展实兵演训,水面舰艇、两栖舰艇、空军、火箭军协同成为常态。福建舰的加入,就像是“拼图”的最后一块,把海上力量体系真正补齐。更重要的是,这一次跨区远航本身就是一种战略展示:向外界表明,中国航母已经走出近海,具备远洋存在能力。 中国航母建设十年磨一剑,从辽宁舰解决“能飞”,到山东舰实现“双航母”,再到福建舰迈入电磁弹射时代,这是从近海防御走向远海护卫的战略跨越。福建舰驶入南海,意义远不止一艘航母出海,它直接提升了中国在南海的战略掌控力。 首先,威慑外部干预。南海是全球最繁忙的航道之一,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频繁在此举行联合军演。福建舰的存在,迫使任何外部力量在做军事动作前都要重新衡量风险,提高了挑衅的成本。 其次,加强海上控制力。航母进驻南海意味着中国能更好地保护岛礁驻军、补给线和渔业生产,形成覆盖更广的海上防御圈。 第三,稳定区域态势。一方面,展示了中国通过实力维护和平的决心;另一方面,让周边国家知道,中国有能力维持南海航道安全,为区域贸易和能源运输提供保障。 换句话说,福建舰是把“护航南海”的底气摆到了明面上,既是剑,也是盾。这对于防止误判、减少擦枪走火,反而有助于让南海局势更可控、更稳定。 虽然官方尚未公布入列时间,但从节奏看,福建舰距离正式入列已经进入倒计时。一旦福建舰入列,中国海军将迈入“三航母时代”,形成维护—训练—战备的常态轮换,航母战斗群能全年出现在西太平洋、印度洋等关键海域。专家预计,中国还可能加快第四艘航母甚至核动力航母建设,未来双航母编队常态部署或成现实。对南海而言,这意味着中国将在这里保持更稳定的战略存在,外部挑衅的空间将被进一步压缩,南海的安全与航行自由会因为力量均衡而更加可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