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超”在直播间连刷十个嘉年华,下一秒被AI判定为假货——2025年6月,这条系统提示把“山寨明星”推上热搜。 事件只占三成:模仿者身高178、黑短发、瘦而不柴,镜头拉远几乎一比一复刻。 平台用声纹+微表情算法,三秒揪出差异:瞳孔收缩节奏慢了0.2秒,笑声尾音上扬幅度高出8%。 七成留给观点。 技术越精准,越暴露“像”与“是”的灰色地带。 观众刷礼物,冲的是邓超的脸,还是那一刻被唤起的情绪? 当算法能秒拆面具,模仿者失去生存空间,却也把“真人”推向更苛刻的放大镜——真邓超下次迟到五分钟,弹幕会不会刷“AI替身”? 监管收紧,平台立功,可真正的裁判仍是观众的手指。 下次再遇“疑似邓超”,你会先点关注,还是先点?
我就说AI代替不了人类吧[doge]
【5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