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照相馆》在北美上映,引发西方世界强烈震撼。西方只知希特勒屠杀犹太人,却不知

海边观潮客 2025-09-11 19:41:43

《南京照相馆》在北美上映,引发西方世界强烈震撼。西方只知希特勒屠杀犹太人,却不知日本人屠杀中国人残忍千倍万倍。 南京大屠杀期间,约翰·马吉牧师冒着生命危险,用16毫米摄影机拍摄了反映日军暴行的唯一动态画面。 马吉不是职业摄影师,是美国圣公会传教士,1912年就到了南京,在鼓楼医院管传教事工。 这位本来传递福音的牧师,却成了记录人间地狱的关键人物。马吉镜头下的南京彻底撕裂了日军的虚假宣传,他拍下被刺伤的老人、烧焦的房屋、堆积如山的尸体,甚至颈部几乎被砍断的女性。这些画面太过残酷,以至于当时很多人都不忍直视,但马吉说他把这些拍下来不是为了煽动仇恨,而是为了让所有人——包括日本人——记住战争的可怕后果。你看,他的目的从来不是复仇,而是真相与和平。 可惜这段历史被掩埋得太久了。北美观众看到《南京照相馆》时简直不敢相信,一位叫伊莎贝尔的美国女孩坦言,美国学校几乎从不教这段历史,教科书里满是纳粹在欧洲的暴行,却鲜少提到亚洲战场的惨剧。这其实是一种历史认知的不平衡,为什么希特勒的罪行世人皆知,而日本军国主义的残忍却被轻轻带过?甚至有人还想否认、篡改这段历史。 马吉的影片一度被日本右翼污蔑为“鬼片”、“不存在”,直到上世纪90年代,邵子平等人在马吉儿子家地下室重新发现这些胶片,真相才再次被揭开。2015年,马吉影片正式列入联合国《世界记忆名录》,这意味着国际社会终于承认了它的价值。但问题是,为什么我们要等到几十年后才等来这种认可? 电影《南京照相馆》直接把马吉拍摄的原始素材融进了故事里,让全球观众第一次如此直观地面对历史。好莱坞制片人鲍勃·安德伍德看完哽咽得说不出话,加拿大观众甚至因为画面太过真实而感到内疚。这种反应说明,不是人们不关心,而是他们从来缺乏了解的途径。 我们得承认,历史叙述权一直掌握在强者手里。西方视角的二战史几乎被欧洲战场垄断,亚洲的苦难则被边缘化。非洲裔观众托尼点出了问题关键:在美国,人们通常只能接触到欧美视角的历史记载。这种单一叙事导致南京大屠杀这类重大悲剧长期被忽视。 直到今天,日本右翼势力仍试图淡化或否认这段历史,但铁证如山——马吉的摄影机、胶片、幸存者证词以及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判决,都让任何否认显得苍白无力。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避免重蹈覆辙。就像电影里没有彩蛋,但走出影院看到繁华的中国街头,那就是最好的答案。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73

猜你喜欢

海边观潮客

海边观潮客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