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陕西男孩捡到玉玺,上交国家得20元,44年后博物馆找上门:你捐的是国

万象快报侠 2025-09-11 15:01:41

1968年,陕西男孩捡到玉玺,上交国家得20元,44年后博物馆找上门:你捐的是国宝,价值不可估量!特意邀请您来领奖! “那块我小时候在水渠里捡到的石头,后来居然成了无价之宝。”孔忠良握着荣誉证书的手微微颤抖,眼里闪着泪光,这一刻,他等待了整整44年。 1968年9月的一天下午,13岁的孔忠良像往常一样走在回家的路上。夕阳洒在渭水河畔的土路上,一道奇异的光芒突然刺进了他的眼睛。好奇的少年蹲下身,发现泥土中嵌着一块方方正正的白色石头。 他用指甲一点点抠开周围的泥土,一块温润如玉的印章渐渐显露出来。最让他惊奇的是,印章顶上趴着一只栩栩如生的小动物,底部刻着几个弯弯曲曲的字。 “爸,你看我捡到了什么?”小忠良飞奔回家,将这块还沾着泥土的印章递给父亲孔祥发。这位经历过战乱的农民接过印章,双手不禁微微发颤。虽然识字不多,但他隐约感觉到这不是普通的物件,虽然咸阳是千年古都,地里挖出老物件不算稀奇,但如此精美的玉石印章实属罕见。 第二天天还没亮,父子俩就揣着干粮上路了,当专家接过这枚印章时,整个办公室的人都围了过来。经过仔细鉴定,专家激动地告诉父子俩:这是上等的新疆和田羊脂玉,上面刻着的是“皇后之玺”四个篆字,很可能是汉高祖刘邦之妻吕后的玉玺! 孔祥发毫不犹豫地说:“我们交给国家!”博物馆工作人员感动不已,硬塞给他们20元钱作为路费补偿。揣着这笔相当于当时一个月生活费的“巨款”,父子俩高兴地回家了。此后数十年,他们从未向任何人炫耀过这件事,就像守护一个珍贵的秘密。 时光荏苒,当年的少年已经两鬓斑白,2012年,几位陌生人敲开了孔忠良的家门,他们特意寻访而来,邀请这位普通的农民参加表彰大会。面对荣誉证书和众人的掌声,孔忠良搓着粗糙的双手,腼腆地说:“没想到国家还记得这事,虽然我的日子过得清贫,但我从来没有后悔过。” 这枚玉玺如今已经成为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每天吸引着无数游客驻足观赏。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孔忠良父子的选择显得尤为珍贵。他们用最朴实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爱国情怀,不是在口号中,而是在每一个具体的选择里。当年他们完全可以将玉玺私下变卖,换取更好的生活,但他们选择了交给国家。 如今,当我们在博物馆中欣赏这件国宝时,不应该忘记背后那个普通农民家庭的故事。文化的传承不仅需要宏大的叙事,更需要每一个普通人的参与和守护。 孔忠良老人说得对:“保护国家的文物,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根。” 信息来源: 中华网热点新闻丨《回顾:13岁男孩捡到玉玺,上交国家获得20元路费,45年后专家再度找上他》 人民网丨《陕西省历史博物馆镇馆之宝:水渠旁捡来的皇后玉玺》 文丨小王 编辑丨史叔

0 阅读:47
万象快报侠

万象快报侠

如侠般快,送达万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