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因遭到不公正对待,中国遗传学奠基人李景均毅然离开内陆前往香港,无处可去的李景均,竟然得到了诺奖得主穆勒亲自向美国国务院求情,希望将李景均接到美国! 李景均1912年10月27日出生在天津大沽,那里是个做桐油生意的商人家庭,他爸叫李锐,开着义瑞行,家里信基督教。从小他就上新学书院,那学校是英国传教士办的,教基础课。他1925年进书院,每天学文化课和体育。长大后,1932年考上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主修农学。1936年拿学士学位,毕业时领证书。之后,他去美国康奈尔大学农学院,学植物育种和遗传学,还修了解析几何、概率论和统计学。1940年拿遗传学博士。 回国后,李景均先在广西大学农学院教书,当教授。之后转到金陵大学农学院,继续教遗传学。1946年调北京大学农学院,当教授兼系主任。1948年,他出书《群体遗传学导论》,整合了费希尔和霍尔丹的理论,对遗传学有影响。这书后来在美国、苏联等地出版,教了不少遗传学家。 1950年,李景均因为坚持遗传学观点,面临学术压力。他借口探母,带妻子离开北京。那时他兜里就5元港币。他们经上海、广州,到香港。到了香港,暂住旅馆,钱很快用光。他在《遗传杂志》登求职信息,想在国外继续研究。 赫尔曼·约瑟夫·穆勒是诺贝尔奖得主,看了李景均的书,觉得群体遗传阐述好,就写书评发表,还推荐他去匹兹堡大学。但李景均没身份证明,签证卡住。穆勒从美国飞香港,去大使馆跟官员谈,带书稿和推荐信,讲李景均的贡献。几次沟通后,签证批了。1951年5月,李景均夫妇坐船去美国。 李景均到美国后,在匹兹堡大学公共卫生研究生院教生物统计。1960年升教授,继续研究。1969年当生物统计系主任,到1975年。1975年后成大学教授,到1982年退休。他提出临床试验的随机双盲对照原则,推动药物评估标准。 他写了《试验统计学导论》和《通径分析入门》,这些书成大学教材。他指导学生,三位成了美国院士。1952年儿子出生,叫史蒂夫·穆勒·李,纪念穆勒。1998年,他拿美国人类遗传学会杰出教育奖。2003年10月20日,在匹兹堡家去世,91岁。 李景均的离开,让中国遗传学受打击,发展滞后40年。中国启动人类基因组计划时,国外已研究15年。他在美国成就大,当过美国人类遗传学会主席,出书143篇部,对群体遗传学传播有作用。
“我的祖父梁启超,父亲梁思成,再到我,三代都是失败者!”林徽因的儿子梁从诫,在海
【23评论】【2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