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一省委副书记的家中突遭偷窃,扒手将家里翻了个底朝天,最终扬长而去,而堂堂省委副书记家中遭遇盗窃,警方当即展开抓捕,可是谁知当小偷被抓获后,结果却令众人感到意外。 郑培民1943年7月出生在吉林省海龙县一个工人家庭,那地方条件一般,生活靠父母上班维持。他从小就懂事,帮家里干些力所能及的事。1962年他考上吉林大学物理系,在学校里认真学专业知识,1968年毕业后先去参军锻炼。1970年他分配到湖南省湘潭电机厂,从普通工人干起,很快就适应了车间环境。没多久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在基层岗位积累经验。1981年他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工程系进修,学成回来继续在湘潭工作。1983年他当上湘潭市委副书记,后来升到书记位置。他工作踏实,经常去工厂和街道了解情况。1990年5月,他调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任州委书记,那边条件艰苦,但他很快投入工作,帮助当地发展经济。 在湘西任职期间,郑培民注重民生问题,推动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比如修路和改善农业条件。他作风朴实,平时穿戴简单,吃住跟当地人差不多。1990年前后,他升任湖南省委副书记,继续负责多项事务。他办公室东西少,就些文件和笔,生活习惯没变。别人送东西他不收,保持一贯的节俭作风。他的家庭也受影响,家里陈设普通,没什么贵重物品。这段经历让他在同事中留下好印象,大家觉得他可靠,不搞特殊化。他从基层一步步上来,了解底层情况,所以决策时总考虑实际效果。 1990年秋天,郑培民家发生盗窃案,小偷进屋后到处翻找,只找到4000元现金和两条香烟就离开了。那4000元是女儿单位预支的公款,还没来得及归还。郑培民报案后,警方快速行动,很快抓到嫌疑人。小偷交代说,他翻了所有柜子和抽屉,就这些东西值点钱,其他啥都没有。这事传开后,大家觉得奇怪,一个省级领导家怎么这么清贫。邻居和同事议论,说他平时骑自行车上班,家里连家电都不多见。警方核实情况,确认报案内容准确,案子就这样结了。 小偷的坦白让办案人员意外,他们没想到会是这样结果。郑培民没追究更多,继续正常生活。这件事反映出他的生活方式,平时不讲究排场,钱财上管得严。街坊知道后,有人说这比普通人家还节约。案子虽小,却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突出他一贯的作风。警方工作高效,抓捕没费多大劲,就把人带回来了。整个过程没复杂情节,就这么简单明了。 案子结束后,郑培民没受影响,继续在省委副书记岗位上干活。他常去乡村检查项目,比如推动修桥铺路和建学校。1988年他就当上这个职位,后来还兼任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他在湘西时,推广粮食新品种,帮助农民提高产量。工作上他忙碌,经常出差处理事务。2002年3月,他在北京开会期间突发心脏病,去世时59岁。单位组织悼念活动,很多同事和群众前来送别。他的事迹后来流传,大家记得他推动的那些民生工程,对当地发展有实际帮助。 郑培民去世后,人们提起他,总说办公室那些旧东西是他一生的标志。他在位时,没留负面记录,工作成绩得到认可。那些惠民项目继续发挥作用,比如乡村道路改善了交通,学校让更多孩子上学。农民受益于他推广的技术,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他的故事成了教育材料,提醒大家保持本色。他没留下财富,但事迹影响持久。同事回忆说他总把群众放在先,从不搞形式主义。
台海问题,美西方等不及了,可能很快就要动手了!外媒报道,中国大陆网络名人张雪峰表
【439评论】【16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