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地铁乘客众目睽睽下刮脚美国纽约地铁乱象丛生,这个事儿大家都知道了,但很少有人

墨者善受本人 2025-09-10 12:47:03

纽约地铁乘客众目睽睽下刮脚美国纽约地铁乱象丛生,这个事儿大家都知道了,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些狼狈背后藏着一套让资金和责任都打了折扣的制度设计。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纽约市濒临破产,为了保住地铁运营,不得不把这个烫手山芋甩给了财政状况稍好的州政府,MTA 这个独立机构由此诞生。可谁也没想到,这个看似合理的决定,让地铁从此陷入了没人真正负责的境地 ——MTA 董事会超半数成员由州长委任,市长想插手却处处受限,于是州府和市府开始了没完没了的扯皮。州长觉得地铁是城市的基础设施,该由市财政多掏钱;市长则强调 MTA 归州里管,理应由州里承担更多责任,2019 到 2020 年地铁最困难的时候,两人的争吵天天霸占新闻头条。

更离谱的是,本应投入地铁维护的钱常常被挪去填补其他窟窿。有一年布法罗的滑雪场因缺雪亏损,州政府直接从 MTA 划走 500 万美元救急;多年来 MTA 向州政府缴纳的 “发债手续费” 累计高达 3 亿美元,这些操作让本就紧张的维修资金雪上加霜。有前州长助手直言,这简直是 “从一个破产的地方偷钱去补另一个破产的窟窿”。政治学上的 “委托代理问题” 在这里暴露无遗 —— 纽约市人口不到纽约州的一半,州政府的注意力难免偏向其他地区,地铁自然成了被牺牲的对象。

钱难到位,花出去的每一分钱又很难用在刀刃上。工会合同规定地铁工人三年内要涨三次工资,加上奖金和福利,人力成本居高不下。维修现场更是怪事频发,一个本需 700 人的工程,预算里却写了 900 人,多出来的人每天拿着高薪却没多少实质工作。更换一个信号灯要经过层层审批,流程复杂到让维修成本达到全球平均水平的七倍。信号系统升级本是改善现状的希望,可承包商连零件尺寸都能搞错,导致布鲁克林 F 线和 G 线的升级工程延误两年,原本 6.63 亿美元的预算涨到 7.34 亿美元,而这些古董级的信号系统早在 1930 年代就该被淘汰了。

疫情让本就糟糕的情况雪上加霜,地铁税收一年内暴跌 25%,联邦援助用完后,MTA 不得不砍掉 27 亿美元的运营预算。清洁和维护经费被削减,站台垃圾堆积成山,老鼠在轨道上横行的视频成了社交媒体常客。更无奈的是,一些合理的改善计划总被小团体阻挠,比如连接机场的地铁延长线,因为沿线居民担心噪音和征地,硬是被市议员压了下去,让纽约至今没有机场直达地铁。

就这样,纽约地铁陷入了恶性循环:资金不足导致设施老化,故障频发让客流减少,收入跟着下降又加剧资金短缺,而僵化的制度和低效的管理让每一次自救都难上加难。其实纽约市每年的运营预算高达 1000 亿美元,比佛罗里达州全年预算还多,只是这笔钱始终没能真正流向最需要它的地下空间,让乘客们在高温、积水和延误中继续着日复一日的 “修行”。

这事用看明白了,你也戳卡片来看看,秒懂热点就用智搜!每天用智搜看热点,分享抽666元~

0 阅读:19

猜你喜欢

墨者善受本人

墨者善受本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