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满朱立伦等人私相授受 洪秀柱嫡系退出蓝营主席选举 郑丽文迎利好。 2025年9月9日,蓝营主席选举迎来关键转折。台北市前市长郝龙斌在多位大佬陪同下宣布参选,场面热闹非凡。 而另一边,洪秀柱嫡系、前副秘书长张雅屏通过社交媒体发布退选声明,字里行间满是对党内现状的失望。 这场一进一退的戏码,让原本就暗流涌动的选举局势更添变数,尤其让前立委郑丽文成为意外受益者。 张雅屏的退选声明里有句话戳中了很多基层党员的心:“高级党员像皇帝身边的太监,关起门来分糖果。” 这句话虽然尖锐,却道出了蓝营当下的组织困境。作为2016年洪秀柱推动组织改革时的核心幕僚,张雅屏亲眼见证过蓝营通过激活基层组织赢得支持的过程。 而现在他看到的却是少数人私下运作,把党内选举变成了“人脉比拼”。就在他退选前几天,1320万新台币的高额报名费引发基层党员吐槽,不少人说“选主席变成了有钱人的游戏”,这种门槛设置让普通党员感觉自己被排除在外。 张雅屏在声明中批评的“阶级分化”并非空穴来风。近年来蓝营地方党部屡屡遭遇民进党司法追杀,从基隆市党部主委被羁押,到台南市党部多人遭起诉,基层同志在前线承压时,中央却拿不出有效对策。 这种“上层不作为、基层受委屈”的状况早已积累了大量不满。 更让基层寒心的是,朱立伦、赵少康等人近期的私下密会,被曝光后引发“私相授受”的质疑,这恰好印证了张雅屏所说的“宫廷政治”,少数人关起门来做决定,完全不顾普通党员的感受。 作为洪秀柱时期的重要干将,张雅屏的退出不仅是个人选择,更折射出蓝营内部理念的分歧。当年洪秀柱推动“用壮育青”政策,就是希望打破派系壁垒,让更多基层人才脱颖而出。 而现在高额报名费、大佬背书这些门槛,实际上又把权力集中到了少数人手中。 张雅屏在声明中强调的“蓝营是民主组织,不应有高级成员和庶民成员之分”,正是对这种倒退的抗议。 他提到的三个核心主张,尤其是坚持一中原则和强化组织战力,其实是很多基层党员的共同心声,只是这些声音在近期的选举氛围中被大佬们的光环掩盖了。 张雅屏的退出,让郑丽文意外获得了机会。熟悉郑丽文的人都知道,她向来敢说敢做,这种特质在当前蓝营需要“能打硬仗”领导人的背景下格外显眼。 早年她从民进党脱离,就是因为不满该党背离理想的做法,后来加入蓝营后,又成功为国民党争取到不少浅绿选民的支持。 她在两岸政策上的立场也很明确,主张维持现状、推动和平发展,这与张雅屏坚持的“一中”原则高度契合。 更重要的是,郑丽文近期公开呼吁改革,敢于批评党内存在的问题,这种姿态自然吸引了对“宫廷政治”不满的基层党员。 郑丽文能获得张雅屏支持者的青睐,还因为她的政治经历让基层看到了希望。在蓝营多个地方党部遭搜查、党员被羁押的情况下,大家迫切需要一个敢于对抗民进党司法追杀的领导人。 而郑丽文过去在面对政治攻击时从不退缩的表现,让基层党员觉得她是能扛事的人。有党员在网上留言说:“选主席不能只看谁人脉广,得看谁真能为基层撑腰。” 这种呼声背后,是对当前蓝营高层“光说不练”的失望。 现在蓝营主席选举的局面很有意思。一边是郝龙斌这样有大佬站台的候选人,靠着前辈支持声势浩大;另一边是郑丽文这样从基层拼上来的挑战者,靠着敢谈改革吸引关注。 张雅屏退选后,不少人把目光投向郑丽文,觉得她可能成为打破派系壁垒的关键人物。毕竟在普通党员看来,与其选一个靠人脉上位的主席,不如选一个真正了解基层疾苦的领导人。 就像有党员说的:“现在不是比谁认识的大佬多,而是比谁能让蓝营重新团结起来。” 这次退选事件也让更多人开始反思蓝营的组织问题。为什么洪秀柱时期推动的基层改革没能持续?为什么普通党员的声音总是难以被重视? 张雅屏提到的“阶级分化”其实反映了一个更深层的问题:蓝营如果不能真正做到民主决策,总是让少数人说了算,就很难凝聚起战斗力。 尤其是在民进党不断用司法手段打压蓝营的情况下,内部团结比任何时候都重要,而这种团结不是靠大佬们私下协调就能实现的,必须得到基层党员的真心认同。 随着选举日期临近,张雅屏的退选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蓝营内部的矛盾。郑丽文能否抓住这个机会,关键要看她能否持续获得基层的支持。 毕竟对普通党员来说,他们需要的不是又一个擅长“分糖果”的领导人,而是能带领蓝营走出困境、重拾信心的领路人。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来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信息:台北前市长郝龙斌承认:有意愿参选国民党主席 2025-09-09 17:17·看看新闻 台海网:国民党主席选举爆变数,他突然宣布退出
不满朱立伦等人私相授受洪秀柱嫡系退出蓝营主席选举郑丽文迎利好。 2025
波览历史
2025-09-10 00:42:24
0
阅读: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