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初,潜艇原子能动力工程研究所整体加入人民解放军序列,黄旭华等技术人员集

历史拾遗者 2025-09-10 00:01:40

1964年初,潜艇原子能动力工程研究所整体加入人民解放军序列,黄旭华等技术人员集体参军入伍,部队番号九0七部队,这是黄旭华的军官证! 黄旭华1926年3月12日出生在广东省海丰县田墘镇一个医生家庭,排行第三,家中兄弟姐妹九人。他幼年跟随母亲去教堂做礼拜,学会吟唱圣歌,还随二哥到教会学校陪读。1931年进入树基小学读书,1934年转到海丰县田墘镇小学继续学业,1935年又转入汕尾镇作矶小学完成小学阶段。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加入田墘镇民间抗日宣传队,参与演出宣传剧目,分发传单。 求学生涯辗转多地,1938年随大哥黄绍忠离开家乡,先在揭阳县聿怀中学读初中,后转韩山师范学校,1940年改名黄旭华。1941年回到聿怀中学完成初三,随后赴广西桂林省立桂林中学读高中,1944年7月仓促毕业。1945年以专业第一名成绩考入国立交通大学造船工程系船舶制造专业,在上海校园里,他每天去图书馆借阅船舶设计书籍,绘制草图。 大学期间,他加入进步学生社团山茶社,通过歌舞形式宣传思想,1948年接触相关著作。1949年4月在交通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7月毕业后9月进入上海中共市委第一期党校学习,次月分配到华东军管会船舶建造处,负责监督私营船厂造船质量。1950年调到上海市招商局,任局长秘书,同时参与民革工作。1951年担任上海市港务局共青团团委书记,继续相关活动。 1952年进入船舶工业管理局,任船舶试验筹备处技术员兼秘书组长,参与“三反”“五反”工作,被聘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人民监察委员会监察通讯员。1953年10月调到设计处总体组任副组长,从事民用船舶设计,11月随团赴东德考察,讨论造船技术。1954年4月回国,6月转入设计二处扫雷艇与猎潜艇科,从事苏联军用舰艇转让制造。1958年7月被调往北京,8月加入核潜艇总体设计组船体组,10月参与完成导弹核潜艇方案设想,年底在708所试验水池对水滴线型模型展开试验。 1963年,核潜艇项目推进过程中,七院09技术研究室并入新组建的潜艇原子能动力工程研究所,黄旭华继续担任副总工程师。研究所设在北京郊区,技术人员运算数据,讨论方案。进入1964年,国家为强化保密和资源整合,将研究所整体纳入军队体系。1月,全体人员聚集在会议室,领导宣布决定:研究所加入人民解放军序列,所有骨干集体入伍,强调适应军纪以服务国防。 入伍仪式举行,人员排成队列,宣读名单,黄旭华挺直腰杆跟随宣誓。仪式结束,发放海军制服和证件,黄旭华接过军装,军官证标注技术少校军衔。部队番号定为九0七部队,研究所代号变为国防部第七研究院第十五所,黄旭华任副总工程师。入伍后,工作节奏加快,黄旭华继续核动力装置设计,同事们讨论技术问题。哨兵增加巡逻,这步转变增强团队纪律,推动项目有序进展。 这转变其实挺接地气的,国家当时科技基础弱,国外封锁严,研究所转入军队序列,就等于给项目加了层保护网。黄旭华他们这些工程师,本来是搞技术的,突然穿上军装,生活节奏变快,但工作本质没变,还是埋头算数据、改方案。九0七部队这个番号,听着就低调,目的就是保密,避免外人注意。结果呢,项目推进更顺了,资源调配直接从军队走,效率高了不少。 想想看,那年代没电脑,全靠算盘和计算尺,黄旭华他们日夜计算核动力参数,边算边改。转入军队后,纪律严了,出入查证,讨论问题也更谨慎。这不光是形式变化,还直接影响了项目进度,国家急需核潜艇自卫,转序列就是实打实的举措,避免泄密风险。黄旭华从副总工程师继续干,带队攻关,逐步把核动力从纸上落到实物。 1965年,黄旭华与719所同事合作,启动091型和092型核潜艇设计。团队在辽宁葫芦岛基地搭建1:1木制模型,他测量艇体尺寸,指挥工人钉牢木板。面对技术封锁,他们用算盘和计算尺处理复杂数据,黄旭华拨动算珠,记录结果。1966年进驻葫芦岛,他每天巡视工地,检查模型稳定性,确保不翻不沉。 1970年12月26日,第一艘攻击型核潜艇在葫芦岛船厂下水。1974年8月1日,该艇命名为长征1号正式服役,他参与交接仪式,与海军官兵交换文件。1981年,任潜射导弹发射试验副总师,1982年升任719所所长,1983年成为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1984年10月19日,第一艘弹道导弹核潜艇交接,他检查艇上设备。 1988年4月,黄旭华亲自参与091型核潜艇极限深潜试验。在艇内,他系紧安全带,指挥下潜到300米深度,观察仪表指针变化,记录数据。试验成功后,他从艇舱爬出,擦拭额头汗水。后续核潜艇稳性设计受益于他早期思想,确保艇体平衡。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继续指导工作。 黄旭华隐姓埋名几十年,为核潜艇事业奉献毕生。2025年2月6日因病在湖北武汉逝世,享年99岁。这段历程挺有内涵的,从一个普通工程师到核潜艇骨干,黄旭华的经历反映出那代人实干精神。

0 阅读:25
历史拾遗者

历史拾遗者

挖掘被遗忘的历史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