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为啥不用苏57?这么说吧,俄罗斯不敢用苏57,因为韩国卡住了它的脖子。别看

依秋聊趣 2025-09-08 19:42:48

俄罗斯为啥不用苏57?这么说吧,俄罗斯不敢用苏57,因为韩国卡住了它的脖子。别看苏57是毛子产的,但他们数量也不多,属于坏一架少一架,想再造出来新的是很困难的,这种看起来华而不实的战机,万一被打下来了,那还不得哭晕。 而且,俄罗斯这款折腾了十几年的五代机,到现在真正能上天执行任务的还凑不齐一个飞行中队,外界看着它挺威风,又是隐身又是超音速的,可真要派出去打仗,俄军自己心里都打鼓。 就说2025年初,一架去印度参展的苏-57,返程时居然在伊朗机场把座舱盖给弄丢了,堂堂五代机光着"脑袋"在停机坪上晾了好几天,最后还是叙利亚跨境送来一个米格系列战斗机座舱盖,才勉强飞回家,这场景让外界看了不少笑话。 但其实,这已经不是苏-57第一次出洋相了,早在2019年,第一架量产型苏-57还没来得及正式服役,就在试飞中因为飞控系统故障一头栽了下来,不光损失了一个亿,更把飞控系统的毛病给摔了出来,俄罗斯赶紧停下生产线搞整改,地面模拟测试做了一遍又一遍,生产节奏全被打乱。 本来俄罗斯空军计划2025年前弄出150架苏-57,可现实是,截至2025年4月,俄军总共才接收了27架苏-57,这个数字刚好追平中国海军现役052D驱逐舰的数量。更尴尬的是,这27架花了整整15年时间才造出来,平均每年产量只有5.4架。 对比一下,美军F-35已经列装300多架,中国歼-20也突破了200架,苏-57这点家底确实不够看。 数量少直接导致了俄军的"使用恐惧症",总共就这么几架,坏一架就少一架,真要是在战场上被打下来,不仅实战能力受损,连面子都挂不住。 再加上阿尔及利亚最近订了24架苏-57,可俄罗斯自己库存零件只够装20架,到时候怎么交货都是个大问题,就更别说用它来打仗了。 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核心供应链,这架号称"纯俄罗斯制造"的战机,骨子里却藏着不少"外国血统"——校准雷达用的MPPU-50设备依赖进口,电源供应器是西方产品,就连加工机身的高精度机床都得靠德国西门子的KLE360型。 奈何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带头搞制裁后,韩国公司立马就断了供,这下可好,雷达这双"眼睛"成了摆设,飞机自然没法正常生产,只能用国产零件凑数,结果就是性能下降、故障率飙升,所谓的五代机性能大打折扣。 俄罗斯自己宣称苏-57的雷达反射截面积(RCS)在0.3~0.5平方米,可仔细看看它的机身,表面处理粗糙,原型机上密密麻麻的十字口螺丝比隐身涂层还显眼,虽然量产型换成了铆接工艺,但和中美五代机比起来还是差了一大截,甚至连一体化座舱盖和锯齿状蒙皮接缝都没有,隐身性能能好到哪去? 在乌克兰战场上,苏-57的表现更是透着心虚。虽然俄军号称已经投入苏-57执行任务,但仔细看看就会发现,这些飞机大多是在俄罗斯领空发射巡航导弹,很少敢飞到乌克兰上空打空战。 2025年8月,俄军终于凑了4-6架苏-57组成编队投入战场,但执行的还是"远程偷袭"的活儿:一架负责高空警戒,另外两架挂载巡航导弹偷袭后方目标,全程躲在乌军防空系统射程外。 这种打法与其说是展示实力,不如说是心虚的表现。毕竟苏-57每架造价涨到了1.75亿美元,真要是被"爱国者"导弹打下来,那损失可就太大了。 航电系统的落后更是让苏-57成了"近视眼"。苏-57虽然装了5部雷达,但主雷达N036的技术水平比中美同代产品差了一大截。没有分布式光电系统,只有一部老旧的红外搜索与跟踪系统,探测能力堪忧。 这也难怪俄军不敢让苏-57深入敌后,真要是遇上西方支援的先进战机,恐怕连对手在哪都不知道就被击落了。所谓的"超音速巡航"和"超机动能力",在现代空战中如果没有先进航电支撑,根本就是花架子。 说到底,苏-57的困境其实是俄罗斯整个军工体系衰退的缩影。一个能造出核弹和空间站的国家,却造不好战机雷达的核心零件,还得靠韩国供应砷化镓元件,这本身就够讽刺的。 西方制裁不过是戳破了俄罗斯军工的"皇帝新衣",让外界看清了这个昔日航空强国的真实家底。苏-57折腾了十几年,到现在连一个满编飞行中队都凑不齐,所谓的"五代机"光环早就被各种故障和丑闻消磨殆尽。 俄军不是不想用苏-57,实在是这宝贝疙瘩太金贵又太娇弱,真要是派出去打硬仗,怕是有去无回。毕竟在现代战争中,数量不足、可靠性差、性能缩水的装备,再怎么吹嘘也成不了气候。

0 阅读:0
依秋聊趣

依秋聊趣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