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一下奔驰全新 GLC 纯电版的信息。
- 关于尺寸
GLC 纯电目前好像只公布了轴距数据 2,972 mm,比燃油版的 GLC 长了 84 mm,26 年进入中国市场之后还会继续加长。
如果在 2,972 mm 的基础上加长的话,那应该很容易就干到 3 米以上的轴距,这个轴距对于 5 座车来说很大了,但是 GLC 进国内会推出 6 座版本,不知道这个 6 座最后尺寸会加到多少。
另外,GLC 这次还全系标配了全景天幕,前排和后排的头空间分别增加了 46 mm 和 17 mm,虽然没有遮阳帘了,但是奔驰给了电致变的玻璃,可以在通透磨砂两种状态切换,不过隔热效果应该和物理的没法比。
储物空间方面,GLC 后备箱 570 L,而且有下沉空间。放倒第二排之后可以扩充到 1,740 L。
这里比较值得一提的是第二排支持 424 的放倒,而且全系都是电动折叠。
除了后备箱以外,GLC 还有一个 128 L 的前备箱,放个 20 英寸的箱子加一些包问题不大,而且奔驰也给了外部开启按键,摸一下奔驰的 Logo 即可开启。
外观方面 GLC 最大的特点就是这个发光的前格栅,以前前进气格栅是为了进风散热,但是现在电动化之后这方面的需求弱了很多,过去 EQS、EQE 上奔驰尝试过一些全封闭前脸的设计,但是总有一种硬把进气格栅封起来违和感。
到了全新纯电 GLC 上,奔驰换了一下思路,既然很难摆脱进气格栅的形象,不如正大光明的保留,但是通过一定的设计,把这个东西从功能特征,变成一个艺术品。
在 GLC 上这块面板可以选装成发光板,发光板会有 942 个点光源。
风阻方面,全新纯电 GLC 相比以前的 EQE、EQS 时代,在理念上也有一些转变,之前非常注重风阻,但是到了 GLC 上回归了造型一些。
所以看这个造型也能大概感受到,风阻系数不会太低,官方数据是 0.26.
- 关于三电
虽然 GLC 风阻系数不算特别低,但是 GLC 的续航非常强。
GLC 的三电参数如下:
· 800V 平台
· 电池容量 94 kWh
· 总输出功率 360 kW
· WLTP 续航 713 km
· 最高车速 210 km/h
· 峰值充电功率 330 kW
WLTP 续航都 713 km 的话,CLTC 大概率可以干到 800 km 左右,一块 94 kWh 的电池,这个大个车,电驱效率绝对是顶级的了。
94 kWh 的电池成本相对可控,但是续航能力又很强,这个事儿还能体现奔驰能效控制技术的。
看了一下资料,目前可以归纳出来的降低能耗的做法有这么几个:
1. 自研电驱单元,具备 2 挡变速器,这个在 CLA 纯电上也会上,所以奔驰的电车大概率全系都会有这个两挡变速器;
2. 具备四驱断开装置,双电机的电动车如果用的是永磁同步电机的话,哪怕电机没有工作,也会产生一定的拖曳阻力,有了这个断开装置之后,能效上可以推得更极致一点;
3. 超强的动能回收,GLC 的动能回收峰值功率可以达到 300 kW,99% 的情况下都可以通过动能回收替代机械刹车,不仅可以提高能效,还能降低刹车负载;
4. 多源热泵空调,同等条件下所需能量只有 PTC 的 1/3.
可以发现,奔驰和宝马在思路上还是有点一点差异的,iX3 没有两挡变速器,但是电池比 GLC 大了 14.7 度,WLTP 续航长了不到 100 km。
- 关于底盘
GLC 是前双叉臂后多连杆,空气悬架和后轮转向选装。
GLC 的空悬按照奔驰的说法是来自 S 级下放的,而且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功能是,为了提高效率,底盘高度控制系统会利用谷歌地图数据,尽可能长时间地保持低车身,从而降低空气阻力,进而降低能耗。
后轮转向比较熟悉了,转角 4.5 度,可以把转弯半径缩短 0.9 米,做到 5.6 米。
不过感觉国内的用户对后轮转向的感知不强,并不会觉得这是很刚需的配置。
- 关于智能化
这块肯定是奔驰最需要本土化的地方,即将要上的 CLA 纯电已经做了很多本土化的工作了,智驾会具备城区/高速的 NOA 能力,语音会采用思必驰的技术,同时会接入豆包 AI 大模型。
虽然这个车叫 GLC,但是还是可以明显感受到,在三电、底盘方面奔驰给的料还是很足的,但是德国人在冰箱、彩电、零重力这类舒适性配置方面依然不太感冒。
新能源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