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统一台湾后需多少驻军?香港753万人驻军6000人,澳门68万人驻军不足千人,台湾面积是香港32倍,军事专家保守估计总驻军需6-8万人,若按永久性军事要塞建设,兵力可能逼近9万,相当于香港驻军的15倍! 台湾地理位置极为特殊,东面就是西太平洋的深水区,北方紧挨着琉球群岛,南边则控制巴士海峡。 站在大陆的角度来看,它不仅是一块土地,更像是锁住第一岛链的关键,过去常有人说台湾是一艘“不沉的航母”,这句话并不夸张,统一之后,驻军的数量必须围绕这种战略定位来思考。 按照一些专家的推算,驻军数量大概需要六万到八万人,如果要把台湾打造成永久性的军事要塞,规模可能会接近九万人。 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而是整个防务体系的核心,兵力必须能覆盖全岛,还要能向外辐射,既要能防御突发袭击,又要随时做好投送准备。 现阶段台湾岛内还有大约十五万现役军人,加上百万级的后备兵力,纸面上看起来庞大,但实际训练松散,战斗力不足。 等到统一之后,这些兵力要么被裁撤,要么被重新编入新的体系,解放军驻台部队就要扮演稳定秩序的角色,同时发挥震慑的作用。 再拿香港和澳门对比,香港七百多万人,驻军六千人;澳门六十多万人,驻军不到一千,台湾人口超过两千三百万,是香港的三倍,面积更是三十二倍。 若单纯按人口比例去推算,驻军两万多似乎够了,但台湾的地理分量决定了不能这样简单类比,它牵动的是整个西太平洋的安全格局。 综上看,统一后的驻军规模必须结合战略、地理与现实兵力状况来考虑,数字不是唯一标准,真正的关键是能否形成牢固的防御和外部投射能力。 要理解未来驻军安排,还得看台湾现行的防务体系和历史遗留问题,蔡英文任内推行军改,把原先的军团制改成五大战区。 这样一来,每个战区的指挥官就能统筹海陆空兵力,被称为“小参谋总长”,听起来很现代化,但问题并没有解决,岛内战略纵深太浅,一旦爆发冲突,往往是“首战即终战”。 历史上台湾长期驻有大量兵力,康熙收复台湾后设立台湾镇,兵力接近万人,日本占领时期大约驻扎两万人,还不断抓壮丁。 到1949年,蒋介石带着六十万大军退守台湾,使得岛内兵力密度远超周边省份,这些历史经验说明,台湾一直都是高密度驻军的地区。 而在今天,美方的存在又让局势更加复杂,虽然公开数字显示驻台美军只有几百人,但它们承担训练和顾问角色,意义远远大于人数本身。 对大陆来说,这意味着统一后必须更加谨慎地部署兵力,以避免外部势力通过象征性的驻扎制造政治风险。 从历史传承到现实改制,台湾的军事体系一直处于调整中,统一之后,解放军驻军不仅要接管这些残留的系统,还要重新整合,保证命令畅通和兵力有效。 与过去不同的是,这一次驻军的定位不再是单纯防御,而是要建立一套能够适应大国博弈的全岛防务体系。 在未来驻军安排上,金门和马祖的情况其实最特殊,如今岛上驻军加起来只有五千人,几乎只剩下象征意义,距离大陆太近,真正开战时根本挡不住。 澎湖则完全不同,它被视为台湾的第二道防线,岛上常驻兵力大约八千人,还有空军“天驹部队”轮流进驻,统一之后,澎湖的战略地位仍然重要,很可能成为驻军重点之一。 台湾本岛则需要更大规模的兵力覆盖。六到八万人是基本线,短期过渡期可能还会更多。 原因在于,统一之后要处理大量台军残余力量,无论是解散还是改编,都要有稳定的力量压阵,除此之外,解放军驻台部队还要承担治安维稳的任务,防范“台独”余孽暗中活动。 驻军的意义不仅在于守住阵地,还要把社会秩序稳定下来,台湾社会复杂,长期被不同政治力量操弄,部分年轻人受到“台独”思潮影响。 解放军驻台部队要起到震慑作用,让岛内不再有幻想,同时还要保护老百姓的生活,让社会尽快恢复正常轨道,这些任务决定了驻军不仅是军事行为,更是一种全局治理安排。 回顾历史,蒋介石带到台湾的六十万大军,说明这块岛屿早已被看作防线最前沿,今天再来思考统一后的驻军,情况已经大不一样。 随着中央政策的调整,早期“一国两制”方案里曾提到台湾可保留军队,但最新文件已不再强调这一点,统一之后,台湾的军事权力将完全收归中央,驻军成为必然。 未来驻军的意义绝非单一的治安防御,而是要支撑大国竞争格局,强大的驻军能稳固第一岛链,把美方可能的军事介入挡在外面。 台湾岛的地理位置决定,它必须承担起前沿阵地的角色,只要驻军体系建立起来,就能在西太平洋形成向外伸展的安全屏障。 更重要的是,驻军还是一种政治信号,它告诉外界,中国的统一不可逆转,岛内外都不容再挑战国家底线,历史上美方在台曾维持过军事存在,其象征意义巨大。 (信息来源:台海网--“台军揭秘系列”之作战区:5战区2指挥部能守住台湾安全?)
一个台湾人发文讲述了自己到日本旅行的经历:自己在行李箱上贴了一张用日文写的“我是
【3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