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县政府第7次收到日方函件,对方提出投资3.5亿修高速换藏重康美的遗骸,日本人从1972年起就惦记着把这具战犯遗骸带回去,几十年间换着花样来试,派所谓“遗族”献花,放话投资修路,结果腾冲的回答就一个字:不!这不是谈生意,这是民族尊严的底线。 [凝视] 在云南腾冲的国殇墓园里,有一座特殊的坟墓,这里埋葬的不是英雄,而是侵华日军第56师团步兵第148联队长藏重康美,他的遗体以双手反绑、面朝3000多座中国军人墓碑的跪姿下葬。 这是中国唯一一座为侵略者建立的“倭冢”,也是一段不能忘却的历史见证。 1942年5月,日军占领腾冲,在长达两年多的占领期间,这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边陲古城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浩劫,根据《腾冲县志》记载,日军占领期间造成当地13000多名平民死亡,烧毁房屋2万余间。 日军还在腾冲施放鼠疫病菌,1942年秋,腾冲及周边地区突然爆发鼠疫,数万平民因此丧生,战后的调查显示,这是日军731部队在云南进行的细菌战实验。 1944年5月11日,中国远征军第20集团军发起腾冲反攻战,这场战役打得异常惨烈,远征军官兵用血肉之躯攻破日军构筑的每一道防线。 腾冲城内,日军依托坚固工事负隅顽抗,远征军将士前赴后继,用手榴弹、炸药包一寸寸地夺回失地,许多连队打到最后只剩下几个人,营长代理团长,排长代理连长的情况比比皆是。 经过127天的浴血奋战,1944年9月14日,腾冲终于光复,这是中国军队在抗战中第一次全歼日军守备部队并收复的县城,此役远征军伤亡1.8万余人,歼灭日军6000余人,包括联队长藏重康美。 战后当地军民将藏重康美的遗体以特殊方式处理:双手反绑,面朝国殇墓园方向跪葬,让他永远忏悔在中国军人英灵面前。 如今的国殇墓园,3346座墓碑整齐排列在松山之麓,每座墓碑上都刻着阵亡将士的姓名、军衔和籍贯,其中有不少墓碑上只刻着“无名烈士”四个字。 墓园里有一面忠烈祠的墙壁上,密密麻麻刻满了阵亡将士的名字,许多名字后面,籍贯一栏写的是湖南、四川、广西、贵州……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最后长眠在这片他们用生命守护的土地上。 每年清明节,都有大批民众自发前来祭奠,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有稚气未脱的孩子,人们在墓碑前献上鲜花,点燃香烛,用最朴素的方式表达对英烈的缅怀。 一位90多岁的腾冲老人回忆说,当年日军占领期间,他的三个哥哥都死于日军屠刀之下,光复那天,全城百姓涌上街头,许多人抱头痛哭,“那种劫后余生的感觉,现在想起来还会流泪。” 有游客问过墓园管理员,为什么要保留这座“倭冢”?管理员的回答很简单:“让后人记住,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过什么。” 历史不能被遗忘,当我们走进国殇墓园,看到英烈墓碑巍然矗立,看到“倭冢”中侵略者永远保持忏悔的姿态,这种强烈的对比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和平的珍贵。 腾冲战役的胜利不仅收复了失地,更重要的是打通了滇缅公路,让国际援华物资得以源源不断运入中国,为抗战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 今天的腾冲早已从战争创伤中恢复,成为著名的旅游城市,但国殇墓园始终在那里,提醒着人们不要忘记那段血与火的历史。 当你站在国殇墓园里,面对3000多座无言的墓碑时,你会想到什么?是那些再也没能回家的年轻生命,还是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感受,如果你去过腾冲,也可以说说你在国殇墓园的见闻。
1938年,桂军189师长俘虏了两名日军。看着日军矮小的身材,师长灵机一动,想到
【1评论】【20点赞】
卫可孤
应该铸鬼子跪成一排,永世赎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