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双枪李林被日军围攻,不得已退到庙里。等日兵破门而入时,她假装昏倒。突

历史梗王 2025-09-08 09:17:22

1940年,双枪李林被日军围攻,不得已退到庙里。等日兵破门而入时,她假装昏倒。突然,她拿起双枪几下将6个日兵击毙。然后,她把枪对准自己的头,抚摸着腹部说:“妈妈对不起你。”

1916年福建龙溪县一个穷苦人家添了个女娃,爹娘给起名叫李翠英。

这户人家穷得揭不开锅,孩子三岁那年实在养不起,只能含泪把闺女卖给印尼做小买卖的华侨夫妻。

养父在爪哇开了间杂货铺,仰慕太平天国的李秀成,就给闺女改名李秀若。

爪哇这地方华侨可不好混,三天两头遭当地人欺负。

小李秀若跟着养父母看铺子,常能瞅见街坊邻居被抢货掀摊子。

有回隔壁卖布的王叔被打得头破血流,十岁出头的李秀若攥着秤杆直跺脚:"咱中国人凭啥受这窝囊气?"

1930年机会来了,养父母决定带十四岁的李秀若回国念书。

厦门集美学校是爱国侨领陈嘉庚办的,学生们成天讨论救国道理。

九一八事变消息传来那天,李秀若把课本摔在课桌上,跟着学长们连夜油印抗日传单。

第二年元旦,她领着三十多个同学在中山路演讲,嗓子喊哑了还不停:"日本人都打进沈阳城了,咱们能坐着等死吗?"

这丫头在上海爱国女中读书时更来劲,报纸上天天登着丧权辱国的新闻,黄浦江对岸日本兵营的操练声听得人心里发毛。

1935年冬天北平学生闹起"一二·九"运动,李秀若带着二十几个女同学翻墙出校,硬是挤进南京路的游行队伍。

学校教导主任举着戒尺要打手板,她脖子一梗:"开除就开除,这书不念也罢!"

北上北平考进民国大学那年,她把名字改成李林——列宁的"宁"字谐音。

跟着"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的同志们在街头巷尾搞宣传,腊月天裹着破棉袄发传单,手脚冻出疮来也不下火线。

1936年底秘密入党那天,支部书记老张拍着她肩膀说:"小李啊,你这性子最适合去前线。"

1937年开春,山西来了消息要办军政训练班。

李林二话不说收拾行李,坐着拉煤的火车就奔了太原。

训练班里数她最较真,大冬天趴在雪地里练瞄准,双手冻得跟胡萝卜似的。

结业考核拿了个双枪第一,贺老总来视察时啧啧称奇:"这女娃子比爷们还利索!"

雁北抗日根据地可不是闹着玩的。李林带着骑兵营在朔县、平鲁一带神出鬼没,专挑鬼子运输队下手。

有回端了伪军据点,缴获的罐头堆成小山,老乡们都说:"李连长骑枣红马打头阵,两把盒子炮指哪打哪,比戏文里的穆桂英还威风。"

1940年4月26日这天出大事了,上万日伪军把专署机关围在朔县小北岔村,五百多干部群众困在山沟里。

李林把文件塞给通讯员,翻身上马招呼骑兵排:"弟兄们跟我往东冲,给大部队撕个口子!"二十多匹战马卷着尘土扑向鬼子机枪阵地,愣是把主力部队的包围圈扯开条生路。

眼瞅着身边战士接连倒下,李林左臂中弹愣是单手换弹夹。

胯下战马被炮弹掀翻那刻,她滚进土沟掏出最后一颗手榴弹。

摸着微微隆起的肚子,这个24岁的准妈妈对着东南方向磕了三个头,盒子炮顶住太阳穴的时候还在念叨:"儿啊,下辈子咱娘俩再团圆......"

老乡们把烈士遗体抬回村时,家家户户翻箱倒柜找白布。

八十岁的赵大娘颤巍巍捧出压箱底的嫁妆布,边裹尸首边抹泪:"闺女啊,这料子给你当寿衣正合适。"

半个月后反扫荡胜利,两千多人聚在洪涛山下送葬,贺龙派来的代表念悼词时,山风把纸片吹得哗哗响。

周恩来总理1973年视察雁北时,特意到李林殉国处默哀。

他跟地委书记交代:"要多给年轻人讲讲李林,这才是咱们中国人的脊梁。"

2009年新中国60周年,中央宣传部等11部门联合发布文件,把李林列入"百位英雄模范人物"名单。

如今朔州市烈士陵园里,李林骑马持枪的铜像昂首向东。碑文刻着她学生时代写的诗句:"甘愿征战血染衣,不平倭寇誓不休",每个字都透着那个年代年轻人滚烫的热血。

1 阅读:5173

评论列表

仕人

仕人

66
2025-09-08 19:06

这个才是中国年轻人的榜样[作揖]

祝君如意通

祝君如意通

17
2025-09-09 10:46

致敬巾烈

大海

大海

14
2025-09-09 05:30

巾帼英雄

用户16xxx63

用户16xxx63

10
2025-09-09 13:27

英雄儿女[大哭][大哭][大哭]

用户10xxx96

用户10xxx96

9
2025-09-09 15:58

致敬英雄!

猜你喜欢

历史梗王

历史梗王

奏响梦想的奋进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