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在台湾的国军中将张耀明想回陕西老家养老,周总理得知后,传话欢迎他回来。
1968年,台湾台中的一栋小屋里,63岁的国军中将张耀明过着平静的日子。可他的心却不平静,总惦记着陕西老家那条黄土路和村口的乡亲们。他想回临潼养老,过几天安稳日子,但他是国民党将领,这念头想想都觉得悬。就在他心里七上八下的时候,一个消息从海峡那头传了过来:周恩来总理听说了他的想法,竟然传话欢迎他回去。 张耀明1905年出生在陕西临潼张家庄,家里没啥钱,小时候在村里私塾念书,挺用功。1924年,他跟着一帮陕西年轻人投奔黄埔军校第一期。那时候同盟会大佬于右任问他为啥要去,他老实巴交地说:“当军官威风。”就这么着,他考上了,从此走上军旅路。 毕业后,他从排长干起,1925年东征打仗,子弹飞来飞去,他带着兵往前冲。北伐时,他在军阀混战里一步步升上去。1930年中原大战,他当上团长,带着部队在河南守阵地。
1932年,他奉命去鄂豫皖打红军,受了伤还硬撑着指挥。1933年长城抗战,他带兵在古北口跟日军干了一仗,硬是把阵地抢回来。抗战爆发后,他当上师长,1937年在保定、邯郸跟日军拼,1938年台儿庄战役立了功。抗战胜利后,他打过内战,1948年升中将,管南京城防。 1949年,他接手黄埔军校当校长,眼看解放军来了,他下令烧档案,自己跑去台湾。这一把火烧得不好,档案是历史,他这一烧,蒋介石都气得不行。 到了1968年,张耀明在台湾台中住了快20年。他63岁了,身体还行,但心里老惦记陕西老家,想回去住老屋,养老送终。那时候两岸关系紧张,他这种身份回去不是小事。可他还是通过老部下和亲戚,把这心思偷偷传到大陆。 消息传到北京,周恩来总理听到了,看了他的档案,知道他抗战时干了不少实事,就让人带话:欢迎他回大陆,保证给他房子住、医疗好。这话通过秘密路子传回台湾,张耀明收到一封没署名的信,写得清清楚楚。
他拿着信琢磨了好久。回去是回不去的,当年烧档案的事惹了蒋介石,到了台湾还被关过一阵子,后来家里老有特务盯着。他怕回去有风险,也怕台湾这边不放人。想来想去,他没回信,就这么把事儿放下了。这念头也就成了个没实现的念想。 1968年以后,张耀明在台中过得挺低调。家里有棵柿树,他早上浇浇水,下午剪剪枝,日子过得简单。他不掺和政治,过去打仗的事儿早扔脑后了。家里还留着几件旧军装,叠得整整齐齐,偶尔有大陆亲戚来信,他戴上老花镜看看,回信叮嘱几句。 年纪大了,他身体不太好,走路得拄拐。邻居来串门,他泡壶茶,聊聊抗战那会儿的事儿。1972年10月11日早上,他躺在床上,安安静静走了,67岁。家人收拾遗物,就几件军装和信,书桌上还有本旧《三国演义》。他葬在台中东海七福公墓,墓碑上就写着“张耀明1905-1972”,没啥花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