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其宗,自卫反击战英雄,1990年荣升中将,却在56岁时突然退役,定居四川营山。他生于1943年,少年时放弃体育坦途,毅然从军。凭借过人体能,获董占林师长赏识,军旅生涯由此启航。 何其宗的一生,其实有两个战场。一个在炮火连天的南疆丛林,另一个,在他自己心里。 这个从四川营山农村走出来的汉子,他的路不是一条笔直的晋升线,而是在这两个战场上,用脑子、用真心、也用远见,打完了一场又一场硬仗。 他的起点,是一副好身板。十八岁,成都体育学院的录取通知书都来了,他却扭头扎进了军营。在新兵连,人家还在吭哧吭哧练,他单杠大回环能一口气抡三十圈,体能好得不像话。 可光有一身蛮力成不了将军。他给师长董占林当警卫员的时候,眼睛和脑子就没闲着。 他不是单纯站岗,而是像个学徒,偷偷用三个笔记本,把首长在前线怎么判断、怎么下令,一点一滴全记了下来,这成了他自己的战争宝典。 这把磨砺出的“刀”后来就派上了大用场。1979年打1108高地,对面是铁桶一样的防御,他没让大家傻乎乎地往上冲。 后来在老山,他更是把战术玩出了花。他搞了个“剥竹笋”战法,让炮兵和步兵的配合严丝合缝。 还把炸药塞进油桶里当滚雷,给兄弟们开路,硬是打出了8:1的战损比,“丛林之虎”的名号就是这么来的。 但这只“猛虎”心里,住着一个极其柔软的部分,那就是对每一个兵的命看得比天大。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战士的命不是铁打的。” 还是新兵那会儿,部队里粮食金贵,他会把自己碗里的饭匀给饭量大的战友。野外拉练,看到小王脚走破了,他二话不说把人家的背包甩自己肩上,还把自己仅剩的半壶水递过去。 这份心,他带了一辈子。 战壕里炮弹跟下雨似的,一个新兵蛋子吓得直哆嗦,他走过去塞了块硬糖到小兵手里,拍着他的肩膀说:“跟着我,我们一起活着回去。”后来,这个新兵成了战斗英雄。为了验证一个坦克设计会不会伤到自己人,他一个一米八的大个子,硬是把自己塞进狭小的模拟舱里憋了三个钟头,就为了亲身体验。 何其宗最难打的一场仗,其实是在他心里,是关于未来和选择。一次去美国,人家安排直升机,他偏不坐,非要坐火车横穿大陆。 一路上,他拍了无数民用电线杆的照片。在他眼里,这些平时不起眼的东西,战时都能变成国家的血脉。
他是东北抗联中唯一一个南方人,不同于杨靖宇和赵尚志被叛徒背叛,他是抗联三杰中唯一
【107评论】【18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