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王朱柏在朱允炆削藩时,被诬陷谋反,他点燃王府,骑着马冲入火海。在朱元璋就藩的儿子中,朱柏是最老实、最没有野心的,连他都不能幸免,这把其他那些拥兵自重的藩王吓得够呛。 朱柏是朱元璋的第十二个儿子,母亲是胡顺妃。 洪武九年,朱柏和弟弟朱椿、朱桂一起被册封为藩王,其中朱柏被封为湘王。 洪武十四年,15岁的朱柏迎来了人生中两个重要的时刻:一是迎娶了海国公吴祯的女儿为王妃,二是前往荆州正式履行湘王的职责。 临行那天,朱元璋难掩对儿子们的不舍,含着眼泪为所有外放就藩的儿子准备了玉带。 朱柏做出了一个和其他兄弟不同的举动:他把玉带翻转到身前,倒退着向朱元璋行礼告别。 朱元璋疑惑地问他为何这样做,朱柏真诚地回答:“儿臣这一辈子,绝对不会背对君父哪怕一步。” 这番话让朱元璋内心充满感动,对这个儿子的喜爱又加深了几分。 到达荆州后,朱柏将自己的封地治理得井井有条。 曾经有一段时间,虎渡河一带出现了土匪作乱。朱柏得知这个消息后,亲自率领两卫的官兵前往清剿,很快就平息了匪乱。 在那之后的日子里,朱柏在荆州过着相对悠闲的生活:平时要么提笔挥毫创作诗文、潜心研读典籍,要么邀请好友一起游山玩水、骑马打猎。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朱柏得知这个噩耗后,悲痛之下想要前往南京奔丧。 可朱柏怎么也没想到,继承皇位的侄子朱允炆,竟然拒绝了所有在外就藩的叔叔们前来奔丧的请求。 无奈之下,朱柏只能在荆州设立祭坛,朝着南京的方向祭拜。 朱允炆登基时年纪还小,面对那些手握兵权、驻守在各地的藩王叔叔们,内心充满了警惕和不安。 于是,朱允炆迅速召集齐泰、黄子澄等大臣,商议如何削弱藩王的势力。 齐泰认为,削藩应当从实力最强的藩王入手,这样才能起到震慑效果,所以建议优先对付驻守在北平、手握重兵的燕王朱棣。 黄子澄则主张,不如先从有过过错的藩王下手, 比如朱元璋的第五子周王朱橚。朱橚不仅在朱元璋在位时,因为擅自离开封地被斥责过,还和朱棣是同母兄弟,两人关系十分密切,先削除朱橚的势力,既能削弱朱棣的助力,又能减少削藩过程中的阻力。 经过一番考虑,朱允炆最终采纳了黄子澄的建议,把朱橚列为第一个削藩的目标。 就在这时,朱橚的次子朱有爋为了和兄长朱有炖争夺周王世子的位置,主动向朱允炆诬告父亲意图谋反。这一举报正好符合朱允炆的心意,他立刻派李景隆率领军队前往开封,将朱橚抓捕归案。 拿下朱橚后,朱允炆又把目光投向了其他有 “不法行为” 的藩王。很快,朱元璋的第七子齐王朱榑、第十三子代王朱桂、第十八子岷王朱楩先后被废除藩王爵位。 接下来,朱允炆的视线落在了湘王朱柏身上。 和前面几位藩王相比,朱柏在自己的封地一直安分守己。可朱允炆为什么偏偏要针对他呢?答案很简单:朱柏的实力远不如朱棣,在朱允炆看来,朱柏是在削除朱棣势力之前,最合适的 “练手对象”。 朱允炆在抓捕朱柏的时候,使用了卑劣的手段:先暗中派遣大军潜入荆州城,在没有任何预警的情况下,突然包围了湘王府,等到把王府团团围住后,才拿出圣旨,要求朱柏前往南京接受审讯。 在王府被包围、插翅难飞的情况下,朱柏对妻子吴氏说:“历朝那些贤能的大臣,遇到昏庸残暴的君主,一旦被投入诏狱、交给官吏审讯,都会以死表明自己的志向;我在封地称王,却连父皇病重时探望、去世后送葬的资格都没有,这样的人生还有什么乐趣呢?我绝对不会为了苟且活下去,忍受这样的屈辱。” 性格刚烈的朱柏,和妻子吴氏喝下了诀别酒。随后,他下令点燃湘王府。 熊熊烈火很快就吞噬了王府,朱柏骑上白马,手里挽着长弓,在火光的映照下,纵马跃入火海。他的妻子吴氏以及府中的侍妾们,也都不愿意独自活下去,纷纷跟着他一起葬身火海。 就这样,年仅28岁的朱柏,带着家人一起在烈火中结束了生命。 朱柏死后,朱允炆不仅没有丝毫的惋惜,反而流露出几分 “成功” 的喜悦。他给朱柏定下了一个恶谥 “戾”。 根据古代的谥法,“不悔前过曰戾;不思顺受曰戾;知过不改曰戾”,这个谥号无疑是对朱柏的抹黑,完全忽视了他生前的仁孝和正直。 朱柏的悲惨结局,在当时的藩王群体中引起了巨大的震动。那些手握兵权的藩王们,看到连最老实本分的朱柏都落得这样的下场,没有一个不感到恐慌,他们终于意识到,朱允炆的削藩行动绝对不会就此停止,下一个遭殃的很可能就是自己。 远在北平的燕王朱棣,更是把朱柏的死当成了压垮自己 “忠君” 信念的最后一根稻草。他清楚地知道,朱允炆已经没有给藩王们留下任何生路,除了起兵反抗,他没有别的选择。 不久后,朱棣正式以 “清君侧、靖国难” 的名义起兵,经过四年的征战,最终攻克南京,夺取了皇位。 朱棣登基后,念及朱柏是无罪而死,下令为他恢复名誉:把原来的恶谥 “戾” 改为 “献”,追封他为 “湘献王”,还专门设置了祠官,负责守护朱柏的陵园。
湘王朱柏在朱允炆削藩时,被诬陷谋反,他点燃王府,骑着马冲入火海。在朱元璋就藩的儿
帝王八卦
2025-09-07 12:00:57
0
阅读: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