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本地娃上大学变难了?
真变难了,而且是“腰斩式”滑坡。
复旦把本地生比例从18%砍到6.8%,只用了十年。同济更狠,从14%降到7.3%。上海大学拼命留沪,却挡不住排名滑出全国前50。
原因并不玄学。一边是孩子变多:06年6.6万,今年11.2万,20年翻了快一倍。另一边是名额不进补。复旦一年只给上海260个座,和2014年几乎一样,相当于每43个考生才抢到一把椅子。
奉贤刘同学就是活教材,585分,比本科线高105,原以为复旦稳,结果只能收拾行李去武汉。“家门口保底”成了过去时。
政策在推全国一盘棋,教育部新规给部属高校戴上限高帽——本地招生不超30%。高校想提升全国影响力,自然先割最肥的地头肉。
这波割到谁家?是那些在学区房里熬通宵陪读的爸妈,是每天地铁一号线赶到辅导班的初中生。滤镜碎了,现实是:上海娃开始和全国学霸正面肉搏。
资源天平终于开始调平,只是支点挪动的瞬间,脚下的那批孩子先感到摇晃。
蹉跎
读大学是为了找工作的时代过去了,读大学可能应该纯粹是为了提升自己学识,读个感兴趣的专业,然后工作另外说,还可以去考公,或者跨专业继续深造。
用户12xxx13
该你的呀?把特权当理所当然?还有脸说出来?
墨鱼蛏子
有意思吗?现在不管是985还是211,如果家里没有人脉没有矿脉,毕业后照样没有好工作甚至没工作。
用户10xxx74 回复 09-08 13:01
你说的好工作,估计就是体制内早九晚五吧,或则银行里站柜台吧?
墨鱼蛏子 回复 用户10xxx74 09-08 14:00
那你说还有啥好差事?
用户10xxx74
通篇胡言乱语,数据错的比武大杨同学还离谱!
老百姓
为什到现在才改?????
用户10xxx60
南京大学,东南大学 江苏省估计百分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