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12月,袁世凯打算在次年元旦“登基”,他一件事就是想册封黎元洪为“武义

历史梗王 2025-09-07 09:41:00

1915年12月,袁世凯打算在次年元旦“登基”,他一件事就是想册封黎元洪为“武义亲王”,这时,黎元洪的夫人吴敬君对他吹枕头风,劝黎元洪接受封号。然而,黎元洪听后对吴敬君大发雷霆,怒斥道:“这是国家大事,你一个妇道人家知道什么?”

清末民初的黎元洪家族故事中,有个叫吴敬君的普通女性用大半辈子书写了"贤内助"的活教材。

她十三岁那年被抬进黎家当童养媳,从此命运就和这个湖北汉阳的军人世家紧紧拴在了一起。

要说这姑娘命是真苦,刚过门没几天就摊上公公去世。

十九岁的小丈夫黎元洪还在天津水师学堂读书,家里连个顶梁柱都没有。

吴敬君把陪嫁的首饰都当了,每天天不亮就起来给人缝补衣裳,针线活做得比老裁缝还精细。

街坊邻居都夸黎家媳妇手巧,却不知道她十个手指头被针扎得全是血窟窿。

黎元洪毕业进了北洋水师,常年在外头漂着。小夫妻聚少离多,成亲七八年愣是没抱上孩子。

婆婆急得天天烧香拜佛,后来硬是凑钱让吴敬君坐船到上海找丈夫。

那会儿军舰停在黄浦江口,吴敬君在码头边搭个草棚子住下,每天眼巴巴望着江面上的铁甲舰。

这事后来传成水兵们茶余饭后的谈资,都说黎管带(舰长)的媳妇是望夫石转世。

好不容易怀上孩子,结果头胎男娃没满月就夭折了。

吴敬君抱着襁褓哭了三天三夜,从此开始吃长斋。

街边算命的胡诌说是黎家杀气太重,得行善积德。

这话她当真了,把省下的钱全拿去施粥赠药,自己穿补丁摞补丁的粗布衣裳。

有次黎元洪升了协统(旅长),同僚太太们来家里串门,看见夫人亲自在井台打水,惊得眼珠子差点掉出来。

等到黎元洪当上湖北都督,家门口天天车水马龙。

吴敬君还是老样子,把收的礼品登记造册,金银细软锁进库房,土特产分给下人。

有次张之洞的侄子送来两筐阳澄湖大闸蟹,她转手就送到伤兵医院加餐。

这事传到黎元洪耳朵里,这个铁血军人红着眼眶说:"我这辈子最对不住的就是她。"

袁世凯称帝那年闹得最凶,老袁派人送来"武义亲王"的金匾,说客把门槛都踏破了。

吴敬君听人说当王爷夫人能穿凤冠霞帔,忍不住劝丈夫接旨。

谁知向来温吞的黎元洪拍案怒吼:"国家大事轮得到你插嘴?"这话像盆冷水浇醒了她,从此再不过问政事。

后来黎元洪拒绝劝进的事迹上了《申报》,记者们不知道这背后还有段夫妻怄气的插曲。

等到黎家搬到天津当寓公,吴敬君的精明劲儿全用在持家上。

她把历年攒的俸禄换成英租界的地皮,又投资开滦煤矿的股票。

有年直奉大战,天津卫的粮价翻着跟头涨,黎公馆靠着出租房屋的进项,硬是养活了百十口子人。

黎元洪跟朋友喝酒时常说:"要没我屋里头那位,咱们早喝西北风了。"

晚年吴敬君把家事交给姨太太打理,自己整天守着佛堂念经。

有次小孙子爬树摔折了腿,她摸出块袁大头让去买虎骨膏,那是她攒了四十年的私房钱。

佣人说现在早不用银元了,老太太愣了半天神,浑浊的老眼泪花直打转。

这个细节被记载在黎家后人的回忆录里,成了旧时代女性最后的剪影。

1930年吴敬君在武昌病逝,灵堂里摆着她补过的衣裳、用秃的顶针。

前来吊唁的军政要员看见这些物件,个个感慨万千。时任湖北省主席的何成浚在挽联上写:"荆钗布衣真国士,粗茶淡饭大贤人",这话后来刻在黎家祖坟的石碑上。

据《武昌地方志》记载,出殡那天长街两侧自发跪满了百姓,都是受过她恩惠的穷苦人。

0 阅读:140

猜你喜欢

历史梗王

历史梗王

奏响梦想的奋进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