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 年 2 月 23 日,在杨靖宇将军身首分离的十八年后,他终于能完整的入土了,在通化靖宇陵园隆重安葬。 这张罕见老照片背后,是一段催人泪下的历史 —— 将军身首异处十八载,最终用石膏敷形、头颅对接,才得以体面下葬。 时间回到 1940 年 2 月,杨靖宇将军被日军围困多日后,因为队伍内部叛徒的背叛,在濛江县在壮烈殉国,年仅 35 岁。 日军围了将军五天五夜,眼看着他断粮断水,派叛徒去劝降,却被他骂得狗血淋头。最后将军倒在雪地里,日军剖开他的肚子,想看看这个能在零下四十度坚持抗战的人到底吃了什么 —— 里面全是树皮、草根和没消化的棉絮。这群刽子手还不罢休,割下他的头颅带回县城示众,把遗体随意扔在乱葬岗,以为这样就能摧毁中国人的抵抗意志。 可他们想错了。当地的老百姓冒着杀头的风险,偷偷把将军的遗体埋在山脚下,还记着埋葬的位置。抗战胜利后,政府立刻组织人手寻找将军的遗骨,又从日军档案馆里查清头颅的下落,千里迢迢接回通化。1958 年安葬那天,成千上万的人自发赶来送行,老人抱着孩子,工人放下工具,大家都想送这位英雄最后一程。为了让将军 “完整” 下葬,工匠们反复比对将军生前的照片,用石膏精心塑造出和头颅匹配的躯干,让他能体面地躺在棺木里。 有人说,不过是一场安葬仪式,没必要这么大费周章。这种说法根本没懂这十八年的意义 —— 将军的头颅被掳走的日子,是民族的屈辱日;而他完整下葬的那天,是尊严的回归日。叛徒的背叛固然可恨,但更让人铭记的是将军宁死不屈的骨气,以及老百姓拼死守护英雄的深情。这场跨越十八年的安葬,埋的是英雄的遗骨,立的是民族的精神丰碑。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1975年,蒋刚咽气,比蒋经国只大12岁的宋美龄就想独揽大权,没想到,一向憨厚的
【2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