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一名国民党中将跟随红军走完长征,谁知等到了延安,毛主席却对他挥了挥手

如梦菲记 2025-09-06 17:37:22

1936年,一名国民党中将跟随红军走完长征,谁知等到了延安,毛主席却对他挥了挥手,告诉他:“你回去吧。"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36年秋天,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和甘肃会师,这一历史性时刻里,队伍中出现了一位格外特殊的人物,他曾经是国民党第41师的师长,保定军校出身的炮兵中将张振汉。   此前他是蒋介石倚重的将领,多次参与对红军的围剿,在战场上放过狠话要亲手抓住贺龙,几年前的他绝不会想到,自己会和红军并肩走完长征,最后站在延安的土地上。   1935年夏,湘鄂交界的忠堡地区爆发激烈战斗,红二、红六军团设下埋伏,打得国民党第41师溃不成军,张振汉也在战斗中受伤,被红军俘虏。   当时营中喊杀声震天,许多红军战士曾经和他的部队血战过,都想立刻处置他,但贺龙并没有下杀手,而是吩咐把他留下来治疗,张振汉本以为自己必死无疑,却意外被善待,这让他无法理解。   红军的做法更让他惊讶,那时部队物资极度紧缺,药品稀少,战士们自己伤口化脓也没有好药,红军医生却拿出最宝贵的药物为他治疗,战士们一日三餐吃的都是粗粮和野菜,而他却被安排了细粮。   张振汉起初以为这是别有用心,可日子一久,他发现这份礼遇并不是收买,而是发自内心的尊重。   随着时间推移,红军首长几次找他,希望他能在红军学校教书,张振汉一开始觉得丢了部队、成了俘虏,根本没脸站上讲台,但贺龙、萧克、苏鳌一次次来做工作,他渐渐放下了戒心。   1935年8月,他穿上红军军装,走进红军大学课堂,从那天起,他的身份已经发生了变化。   他并不是摆设,很快就发挥了作用,蒋介石集中二十多万兵力对红二、红六军团发动进攻,红军面临艰难抉择,贺龙把张振汉叫到军事会议上,请他参谋突围方向。   凭借对国民党部队的熟悉,他建议从南面突破,因为那里的防守相对薄弱,这个意见与红军首长的想法一致,最终部队成功越过沅江、澧水,甩掉了敌人。   之后的长征途中,他的专业背景多次起了关键作用,攻打龙山县城时,红军缴获几门山炮却无人能用,他带着几个战士试射,两发炮弹就轰开了城墙缺口。   渡金沙江时,他提出伐竹扎筏的办法,还亲自演示如何把竹筏捆牢,最终数万红军安全渡江,翻越雪山时,他骑的骡子失足坠谷,战士们用身体组成长链,把他从深谷中救上来,还轮流抬着他前进。   有的战士因极度疲劳倒在雪地里再没起来,张振汉后来常对家人说,那一刻他真正明白红军为什么能赢得人心。   1936年10月,长征到达终点,他成为唯一随红军走完长征的国民党中将,抵达延安后,他被安排继续在红军大学任教,原本他打算就此留在陕北,过教书育人的生活。   可是在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前夕,他被毛主席单独找去长谈,从旧中国的军阀混战讲到民族的前途,两人谈得极为深入。   最后毛主席提出,希望他回到国民党统治区去,利用旧关系,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出力,张振汉心里明白这是冒险之举,但事关抗日,他最终答应了。   离开延安后,他经西安抵达汉口,蒋介石得知消息勃然大怒,下令必须处死,幸亏他与何成浚等人有旧交,对方没有立即执行命令,而是软禁了他。   他的妻子邓觉先奔走求情,又有二十多位国民党军政要员联名担保,这才让他免去一死,但被禁止担任职务,他随即转而经商,把赚来的钱暗中送往延安。   1938年全家迁往重庆,他以商人身份重新进入国民党上层社交圈,为延安输送物资,1943年何应钦、陈诚等人多次上门,转达蒋介石的意思,希望他重新出山。   他最终以中将高参的身份出现,这使他有了更多接触国民党军政高层的机会,表面上是履职,暗地里仍坚持帮助共产党。   抗战胜利后,国共内战迅速爆发,张振汉离开重庆,转到上海、连云港继续从商,并在暗地为中共筹款,到了1949年,他回到湖南,凭借威望,他掩护地下党,协助策划湖南的和平解放。   那年8月,湖南三十八名国民党将领宣布起义,长沙没有经历战火便迎来解放,这也意味着张振汉完成了十三年前毛主席在窑洞里交给他的使命。   张振汉的经历极具象征意义,他的转变并不是因为红军的物质诱惑,而是因为在最艰难的环境里,他感受到红军对人的尊重和信任,他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回到国民党阵营,是因为认同抗日救国的大义。   最终他选择留下来参与新中国建设,是因为看清了哪一条路能真正改变国家命运,从被俘的敌军将领到和平解放的推手,他的一生见证了尊重与信任比枪炮更有力量,也印证了毛主席当年那句挥手背后的深意。   信源:中国军网——张振汉:跟随红军走完长征的国民党军中将

0 阅读:69

猜你喜欢

如梦菲记

如梦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