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不到中国让步,澳大利亚终于撂下最后通牒!中企若不主动出售达尔文港,他们就要强制征收。这事说白了,就是澳方自己先挑明了关系。 2015年岚桥集团拿下达尔文港经营权时,国际投资圈都觉得是桩好生意——澳洲北领地政府当时为了吸引投资,把条件开得相当优厚,公开招标流程挑不出半点毛病。 中国企业真金白银投进去,把一个破败码头改造成年吞吐量3000万吨的枢纽,当地就业率跟着涨了近五个百分点,北领地的财政报表上,港口带来的税收每年都在刷新纪录。 转折点出现在2018年。 美国五角大楼的一份内部报告流传出来,说达尔文港离美军基地太近,让中企运营"存在战略风险"。 从那以后,澳洲政府的态度就变得微妙起来。 先是外资审查突然收紧,凡是中企参与的项目都要多过好几道关;接着就有议员在议会里放话,说99年的租期"太长了",不符合国家利益。 最让人看不懂的是2023年那次安全审查。 澳洲国防部组织了专家团队,把港口运营的每一个环节都查了个遍,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未发现安全隐患"。 可报告刚公布没俩月,总理阿尔巴尼斯就在公开场合说,达尔文港必须"掌握在澳洲人手里"。 这种自相矛盾的表态,让那些在澳有大额投资的日韩企业坐不住了,纷纷给本国驻澳使馆发去函件,要求评估政策风险。 更耐人寻味的是时间点。 2024年下半年,澳洲葡萄酒刚重新获得对华出口配额,阿尔巴尼斯访华时还笑着说"中澳经贸有广阔空间",转头就授意北领地政府给岚桥集团下通牒。 站在第三方角度看,最致命的伤害是对契约精神的破坏。 达尔文港的租约上白纸黑字写着违约赔偿条款,按照当前市值计算,强制收回至少要支付46亿澳元。 但澳洲政府似乎没把这笔钱当回事,他们更在意的是向美国表忠心——港口旁边就是美军轮换部队的驻扎地,把经营权拿回来,相当于给美军基地加了道"防护栏"。 这种政治凌驾于商业之上的做法,正在动摇澳洲作为投资目的地的信誉。 新加坡某航运公司原本计划在布里斯班港建一个新码头,听到达尔文港的消息后,当即决定把投资转向马来西亚。 公司首席执行官在内部邮件里写道:"我们不能把几十亿投到一个政策说变就变的地方。" 中国企业的反应倒是相当克制。 岚桥集团没有选择激烈对抗,而是聘请了国际仲裁领域的顶尖律师,准备按合同条款索赔。 这种理性应对,反而让更多国际企业看清了是非——毕竟在商言商,谁都怕碰到"签了合同也不算数"的合作伙伴。 现在的澳洲就像个捧着金饭碗要饭的人。 一边是对华铁矿石出口占其总出口量的60%,每年从中国赚走两千多亿澳元; 一边又在肆意破坏合作基础。 巴西淡水河谷最近正在扩建码头,准备把更多铁矿石运往中国,他们的亚太区总裁在行业论坛上说:"稳定的贸易环境比什么都重要。" 达尔文港事件正在成为国际投资界的一个典型案例。 纽约某投行的风险评估报告里新加了一条:"在澳洲投资需额外计提20%的政策风险准备金"。 这意味着以后澳洲想吸引外资,可能要比其他国家付出更高的成本。 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大家对此事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和讨论,感兴趣的可以点击头像加关注,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我们下期见。 信源: 原文登载于中华网军事2025年04月18日关于《不顾中方警告,澳总理态度强硬,誓言若中企不卖,就强制收回港口》的报道
和中国谈妥!普京表态。炸了!真的炸了!普京前脚刚离开北京,后脚就甩出一句
【64评论】【428点赞】
老白
违约金交过来就是[静静吃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