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刚取消2550亿的芯片订单,欧美那边的光刻机就纷纷停工,现在轮到他们犯愁了:这堆积如山的芯片,到底还能卖给谁? 还记得前两年全世界都在抢芯片,汽车厂因为缺芯不得不停产,手机电脑也经常断货,那时候光刻机厂商生意好得不得了,订单都排到几年后了。 可现在情况完全反过来了,全球经济不太景气,大家换手机、买电脑没那么积极了,芯片突然从“不够用”变成了“太多余”,更关键的是,中国自己造芯片的能力越来越强了。 数据显示,去年中国芯片进口量少了百分之十几,但自己生产的芯片却多了将近百分之七,华为用上了自家芯片,中芯国际等企业也能量产不少成熟工艺的芯片,这就意味着,我们不再像以前那样完全依赖进口了。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芯片买家,每年要买4000多亿美元的芯片,如果我们少买一点,确实会影响到全球供应链,光刻机作为造芯片的关键设备,订单减少也是很自然的。 但其实问题没那么简单,芯片行业本来就有周期性的特点,现在正好处在下行期,不光光刻机厂商,连台积电、英特尔这些芯片制造巨头也都放缓了建新厂的速度,大家都在调整节奏,准备度过这个“寒冬”。 另一方面,中国自主造芯片的能力确实在提升,特别是在那些不太先进的常规芯片领域,我们已经能自己解决很大一部分需求了,这种变化是结构性的,可能会永久改变全球芯片行业的格局。 有人说芯片堆成山卖不出去了,其实这话有点夸张,短期来看确实供应过剩,但长期来看,人工智能、自动驾驶这些新技术还在快速发展,它们对芯片的需求只会越来越多。 对中国来说,既要坚持自主研发,也要保持开放合作,全球芯片产业早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完全“脱钩”是不现实的,我们应该在关键技术上寻求突破,同时也不放弃国际合作。 对国外厂商来说,一味限制对华出口也不是好办法,这只会加快中国自主替代的步伐,还不如一起开发新技术,开拓新市场,实现互利共赢。 说白了,现在全球芯片行业正在重新洗牌,这不只是买卖关系的变化,更是科技实力对比的变化。 芯片行业不是非此即彼的零和游戏,中国市场的成长给全球企业带来了巨大机会,中国技术的进步也为世界做出了贡献,把科技问题政治化,搞技术封锁,最后对谁都没好处。 真正的出路在哪里?在于创新,中国要继续投入研发,培养人才,国际社会也要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技术进步,毕竟芯片虽小,却是现代科技的基石,值得我们用更开放、更智慧的方式去对待。 未来芯片竞争的关键,不是看谁买了多少或者卖了多少,而是看谁能做出突破性的创新,这场比赛没有终点,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引领未来。
全球芯片厂老板凌晨三点集体惊醒,因为中国一纸出口许可名单直接锁死导弹5G电池命脉
【13评论】【4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