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已经是大连陆军学院管理处副处长的王健林,却选择了转业。很多人都感到很奇怪,因为当时王健林才28岁,已经是副团级干部了,这真是前途无量啊!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王健林曾经说过一句广为流传的话,叫“先定一个小目标,比如挣它一个亿”。 这句话当年在电视节目上一出口,立马就火了,到现在还经常被人拿出来说。 说起王健林这个人,确实不简单,他从一个普通军人家庭走出来,后来成为商业界数一数二的人物,这段经历本身就挺传奇的。 他小时候受家庭影响比较大,父亲是参加过长征的老兵,家里氛围比较严格,也很重视爱国教育。 所以王健林后来选择去当兵,也算是顺理成章。 在部队里他干得不错,从排长一路做到陆军学院的干部,还去读了大学。 不过那时候他总觉得,人生好像还缺点什么。 恰巧赶上改革开放,经济开始活络,尤其是房地产行业渐渐热了起来。 王健林看准这个机会,果断决定转行。 很多人不理解,觉得部队待遇好、又稳定,干嘛非要跳出来做生意? 但他还是坚持自己的判断,脱了军装,一脚踏进了地产圈。 刚入行那会儿,他主要做旧城改造项目。 这种活儿虽然麻烦,但利润高,而且确实能改善老百姓的居住条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能兼顾。 没过多久,他就靠这个积累了第一桶金。 有了资金和经验,他的胆子也大了,开始组建万达集团,全面进军房地产。 王健林不是那种小打小闹的人,他的野心大得很。 除了住宅项目,他还大力开发商业地产,建万达广场、五星级酒店,后来又扩展到文旅项目、电影院线,甚至跑到国外去买影视公司、投资游艇厂。 那段时间万达扩张得非常快,在全国各地都能看到“万达”的招牌。 他的财富也随之暴涨,有好几年他都排在富豪榜最前面,超过了马云和李嘉诚,成了中国首富。 那时候的他风头无两,到处演讲、接受采访,“一个亿小目标”就是在那时候说出来的。 虽然很多人觉得这话太狂,但也不得不承认,他确实有底气这么说。 不过生意场上的事,往往起伏不定。 2017年左右,万达开始遇到麻烦。 主要是因为前期扩张太快,借了很多钱,负债规模越滚越大。 为了缓解压力,王健林不得不做出一个艰难决定:把部分文旅项目和酒店卖给融创和富力。 那笔交易总价六百多亿,震惊了整个商业圈。 但这并没有彻底解决问题。 从2018年开始,王健林和团队就开始全力还债。 国内的项目能卖就卖,国外的投资也陆续撤资,比如AMC影院、传奇影业的股权等等,都一点点转手了。 那三年里,他们一共还掉了六千亿的债务,这数字听起来简直吓人。 可是还没等喘口气,新的困难又来了。 2020年疫情爆发,万达的主业商场、影院、酒店全部受到巨大冲击,收入大幅下降。 资金链越来越紧,王健林只能继续卖资产。 那两年,不少万达广场陆续易主,连一些核心地段的物业也没保住。 真正让王健林头疼的是2023年。 他原本计划让万达商管公司在香港上市,如果能成功,就能融到一大笔钱,彻底解决债务问题。 可是因为政策环境和市场情况不理想,上市计划失败了。 这一下子就把万达推到了更危险的境地。 之后的日子更不好过。好几家合作企业纷纷找上门来要求还款,甚至对簿公堂。 王健林也很少再公开露面,偶尔有消息传出来,不是卖项目就是质押股权。 有人看到他去云南的寺庙拜佛,照片里的他看起来消瘦了不少,眉头紧锁,明显压力很大。 进入2024年,万达的情况依然没有明显好转。 2025年初,又有七座万达广场先后被转让,公司总部也传出了搬迁的消息。 四月份,一家法院还冻结了王健林持有的部分股权,涉及金额八十亿左右。 这些事一桩接一桩,让外界不禁担心,这位七十一岁的企业家还能不能挺过去。 纵观王健林的创业历程,他从部队转型经商,抓住时代机遇迅速崛起,又因为扩张过快而陷入债务困境,好不容易减轻了负担,却又遇到新的挑战。 这个过程起伏之大,确实令人感慨。 商业世界就是这样,充满变数,哪怕曾经登顶首富,也难免会遇到坎坷。 至于万达和王健林的未来会怎样,很多人都在观望。 对此您怎么看呢? 主要信源:(人民网——从解放军里走出来的中国富豪们;中国军网——军转干部:是财富不是包袱)
关于王健林,我发现他身上有一个玄学,准得可怕!凡是和他一起合作过的人,都会毫
【77评论】【150点赞】
用户10xxx04
好样的老王,熬过去。
爱呼噜的猫
起码人家没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