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骗不住了!”3月29日,美防长来到日本,悼念在二战时期战死的日本人,并吹捧:“二战日军永载史册,精神永垂不朽。”但没想到这次先坐不住的,不是中国网友,而是美国自己人! 这句话像一颗投入深海的炸弹,激起的涟漪迅速席卷全球舆论场。但最先掀起惊涛骇浪的,并非预想中的中国网友,而是美国本土的声浪——有人愤怒,有人错愕,更有人直指这是对历史的背叛。 硫磺岛,这座太平洋上的弹丸小岛,因二战中那场惨烈的战役成为永恒的象征。岛上的纪念碑,由弗里克和威尔顿根据一张震撼世界的新闻照片创作,六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员奋力插起星条旗的身影被定格成青铜,它矗立在美国华盛顿国家公墓陵园,本是为了纪念那些在异域焦土上献出生命的美国青年。 赫格塞思选择在这里发表悼念,地点本身就充满了微妙的张力。他面对的不仅是冰冷的雕像,更是无数美国家庭心中无法愈合的伤疤。 当悼念词从纪念美军将士转向“美日双方士兵的勇敢精神”,并称这种精神“在美日盟友关系”中熠熠生辉时,历史的叙事仿佛被强行拧转了方向。 舆论的炸锅声几乎在瞬间爆发。美国社交媒体上,退伍军人组织成员的质问声浪此起彼伏:“我们的父兄用生命换来的胜利,如今要和侵略者共享‘不朽’的桂冠吗?” 历史学者则尖锐指出,硫磺岛战役中美军伤亡超过两万,日军几乎全军覆没,将双方士兵的“勇敢”置于同一语境,无异于模糊了侵略与反抗的本质界限。 更耐人寻味的是,赫格塞思此行并非孤立事件。作为特朗普时期被贴上“土皇帝”标签的防长,他向来以“超规格”安保和打破常规的行事风格著称,这次在硫磺岛的言论,被许多人解读为某种政治信号的释放——当战后80周年的节点临近,历史记忆似乎正成为大国博弈的筹码。 在日本国内,赫格塞思的讲话却收获了截然不同的反响。部分右翼媒体将其称为“历史和解的里程碑”,甚至有人开始鼓吹“日军精神值得全球铭记”。 这种刻意的美化,与硫磺岛战役中日军负隅顽抗、实施“万岁冲锋”导致大量美军士兵惨死的史实形成了刺眼的对比。 太平洋战场上的血泪尚未干涸,新的叙事争夺战已然打响。而此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里,“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的主题展览正无声诉说着另一段历史——当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钟声即将敲响,对历史的敬畏与对和平的坚守,本应是全人类的共识。 风波愈演愈烈之际,五角大楼试图灭火,称防长言论“旨在强调当下美日同盟的重要性,并非重评历史”。但舆论的裂痕已然显现。有美国议员公开质问:“如果连硫磺岛的牺牲者都能被如此‘泛化’纪念,珍珠港的亡魂又该如何安息?” 更有人翻出赫格塞思过往言论,质疑其是否在为某种政治议程铺路。 硫磺岛的青铜雕像依旧沉默,但它映照出的,是历史与现实的激烈碰撞。当“永垂不朽”的赞誉被不加区分地抛向曾经的敌人,那些真正为自由与正义献身的灵魂,是否会在风中发出无声的叹息?
我们对付日本军国主义的打法变了,原来一味的强调日本要反思,要道歉,到正面二战历史
【2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