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啥不愿传位给朱棣?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也是老朱二十多个儿子中,最有军事才能的一个。朱元璋固然欣赏他的能力,但至于传皇位的事情,考却从来考虑他。 大部分儿子,都被朱元璋封为“藩王”,发配到明朝版图各地,朱棣也不例外,被老朱踢得远远的,他的藩地在北平,专门抵御蒙古的势力。 然而,正是这样一个被“排除在外”的人,最后却成为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明成祖。他是怎么当上皇帝的?难道朱元璋真完全没有预料吗? 朱元璋是个有“强迫症”的皇帝。他的制度、礼法,一切严格遵循着儒家伦理,繁文缛节特别琐碎。 所以,立太子的时候,朱元璋想都没多想就选了长子朱标。 朱标13岁的时候就当上了太子,他的性格或许也是朱元璋最满意的人选。他宽厚仁慈,没脾气,俨然一副圣明君主的形象,在老朱的规划里,他自己当一个严君,就要让儿子当一个仁君。 路也帮朱标铺好了,朱元璋为了保护这样一位文弱的儿子,便杀了开国所有的强兵悍将,制造出“胡惟庸案”“蓝玉案”等血洗功臣。完美的计划,只可惜儿子死的太早,37岁便一命呜呼。 这下,老朱计划崩了。眼见得二儿子太叛逆,三儿子又残暴,便直接把继承人给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 朱允炆当上皇帝后,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对付叔叔们。他明白那些大他一个辈分的藩王叔叔们,各个都不安好心。 而正是削藩的事件,给了朱棣当上皇帝的机会。 朱允炆的削藩来得太激进了,各大藩王,有的死,有的流放,有的贬为庶人,一夕之间判若两人。朱棣明白,如果自己啥都不做,下场会和他们一样惨。 于是就抄起武器造反。然而,“造反”不是随随便便能说的,得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朱棣便打着“清君侧,靖国难”的口号。 说是要帮助清理皇帝身边的坏人,杀掉朱允炆背后那些主张削藩的“奸臣”。于是,起兵直奔南京。 虽然兵力是绝对比不过朝廷,但朱棣和蒙古人打这么久,有的是谋略。经过四年的交战,终于打到南京去。朱允炆失踪了,而朱棣如愿以偿当上了皇帝,开启“永乐”时代。 朱棣有着和朱元璋相似的性格,有勇有谋,有野心,硬生生把皇位抢了过来。老朱选继承人的时候,与其说不考虑,是不敢考虑。 他的能力太高,权势太重,让这样一个有想法的人当皇帝,反而会毁了他架构起来的政治蓝图。 而且,复杂的是,朱棣一直都是守边疆的燕王,与重要的边防将领勾搭紧密。倘若给他太多的权力,会导致国家呈现外重内轻的局面,也是朱元璋不想看到的。 最终燕王夺位,老朱防住了外人,却未能料到祸起萧墙之内。 这场惊天动地的权力更迭,亦是历史对朱元璋完美蓝图的莫大讽刺——最像他的儿子,最终以最像他的方式,改写了明朝的命途。 参考资料: 中华网 《朱棣--明朝第三代皇帝》 《文治武功可比汉唐——明朝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
朱棣登基后,派人请刘伯温之子刘璟入京。可刘璟称病不出,于是朱棣下令将刘璟逮到京城
【6评论】【1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