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赞]“太有灵性了!”8月28日,北京一女子逛街偶遇2只黄鼠狼,紧紧抱在一起翻滚,起初她以为它们在打架,不料,下一秒,一只黄鼠狼先跳上高墙,另一只黄鼠狼上不去,前面一只直接倒挂身子,将同伴嘴巴咬住,帮它顺利上墙!网友:万物皆有灵性,除了蚊子! (信源:新华社快看视频) 北京胡同里,阳光斜斜地扫过灰砖墙,一位女子正漫不经心地逛着街边小店,忽然被墙根下的动静吸引。 两只金棕色的小家伙正滚在一处,蓬松的尾巴扫过地面的落叶,起初她以为是动物间的争斗,凑近了才发现,它们尖细的叫声里没有敌意,反倒像是在互相蹭着皮毛交流 —— 那是两只黄鼠狼。 没过多久,其中一只率先退后几步,后腿蹬地时爪子在青砖上留下浅痕,纵身一跃便扒住了墙头,几下腾挪就站在了墙顶。 另一只紧随其后,第一次跳跃差了半尺,爪子在墙面抓出几道白印后摔回地面;它甩了甩尾巴,调整姿势再试一次,依旧没能攀上墙头,显然是腿部力量不足。焦急的叫声顺着墙缝飘出来,尾巴像被风吹动的麦芒般不停甩动,像是在向同伴求助。 接下来的一幕,让女子下意识举起了手机。墙顶的黄鼠狼竟没有独自离开,它俯下身子,前爪紧紧抠住砖缝里的青苔,身体像一挂倒垂的软绸,脑袋朝下伸到墙面半腰处,精准地咬住了墙根下同伴的嘴巴。 被咬住的黄鼠狼疼得“嗷嗷”叫,爪子在墙上乱抓,却始终没挣扎着松口,顺着同伴的力道一点一点往上爬。 终于,在两只小家伙的合力下,它也翻上了墙头,短暂整理了一下凌乱的皮毛后,两只黄鼠狼并肩消失在墙后的树冠里,只留下女子站在原地,回味着刚才充满暖意的画面。 这段视频发到网上后,很快引发了网友热议。有人惊讶于黄鼠狼的互助行为,留言说 “以前只见过狗狗帮同伴,没想到它们也这么讲义气”;也有人被那声 “嗷嗷” 叫逗笑,调侃道 “墙根下那只肯定在喊‘兄弟轻点,嘴巴要烂了’”。 但更值得关注的,是这场偶然的相遇,悄悄打破了人们对黄鼠狼 “偷鸡贼” 的固有印象 —— 长久以来,“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的俗语,让这种小型食肉动物成了 “偷家禽、搞破坏” 的代名词。 可很少有人知道,它们的主要食物其实是鼠类和昆虫,一只黄鼠狼一年能消灭上千只老鼠,是农田里名副其实的 “灭鼠能手”。偶尔出现在农户家附近,多是因为冬季食物匮乏,才会偶尔捕食家禽,却被无限放大成了 “害兽” 的标签。 其实,动物的情感与智慧比我们想象的更丰富。从大象为同伴守灵、乌鸦用树枝取食,到黄鼠狼互帮互助,这些行为表明情感并非人类专属,智慧也不只为高等动物所有。 每种生物在生存中都会形成自己的社交方式和生存策略,但我们对它们的认知常局限于片面传说或有限接触,忽略其真实生存状态。比如人们曾认为乌鸦“不吉利”,却不知它们能识别自己倒影、会藏食备用;曾觉得蛇“冷血”,却发现有些蛇会护卵直至幼蛇孵化。 这场关于黄鼠狼的小插曲,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人类认知中的偏见。我们习惯用 “有用” 或 “有害”、“可爱” 或 “讨厌” 来给动物贴标签,却忘了它们和我们一样,都是自然生态的一部分,都有生存的权利,也有属于自己的情感世界。 当我们放下刻板印象,用更耐心的眼光观察身边的生物,就会发现:墙头上的黄鼠狼会互帮互助,草丛里的蚂蚁会分工合作,枝头的麻雀会共同抵御天敌 —— 每一种生命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展现着生命的韧性与温暖。 如今再想起那两只黄鼠狼,画面里不只是两只小动物的互动,更藏着人与自然相处的启示:对世界的认知,不该停留在固有的标签里。多一份观察,少一份偏见;多一份尊重,少一份误解,才能真正看见每一种生命的价值。 或许未来某天,当我们再提起黄鼠狼时,脑海里浮现的不再是 “偷鸡贼” 的形象,而是墙头上那两只互相帮扶的小家伙,以及它们所代表的,生命最本真的温暖与团结。
[中国赞]“太有灵性了!”8月28日,北京一女子逛街偶遇2只黄鼠狼,紧紧抱在一起
韫晓生
2025-08-29 17:25:37
0
阅读:43
为了谁
“兄弟对不住啊,拉不到手只能咬鼻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