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明对华摊牌,不到24小时,金正恩赴京登场,韩国傻眼了 8月27日,韩国总统李在明在接受美国智库采访时突然放狠话,说韩国“无法违背美国的基本政策”,还加了一句:过去依赖中国经济的时代已经过去。话里话外,就是要全面站队美国,配合所谓的“对华供应链战略”。 这话一出,韩国媒体马上铺天盖地报道,仿佛总统终于下定决心,把所谓“战略清晰”摆到桌面上了。可问题是——刚话音落下不到24小时,中国外交部甩出一个大新闻:朝鲜最高领导人将赴京出席9·3阅兵式。 一句话,韩国整个政坛直接炸锅了。 李在明押宝美国,结果被“迎头一击” 大家都看得明白,李在明这次是想“摊牌”。他赌的是,只要把话说到这个份上,美国会给点实打实的回报,比如核潜艇常驻釜山,航母长期部署,甚至导弹防御体系升级。 结果呢?中方直接亮了一张大牌:金正恩来北京,而且还是多边舞台的亮相。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朝鲜不再只是个被孤立的半岛政权,而是要以“贵宾身份”走上国际舞台。 一个立法机构负责人,站位一眼就能看出差距。 2015年朴槿惠还亲自来北京阅兵,那时候韩国还能在大国之间左右逢源。十年过去,韩国的角色掉到“陪跑”位置,而朝鲜却被请上了头排。 这叫不叫外交反转?叫。 韩国的被动,暴露得彻底 韩国方面当然慌了。总统秘书室马上发声明,说“我们早已掌握情报”。但一追问细节,就露馅了:实际上是消息发布前几十分钟才收到通报。换句话说,韩国和外界几乎是同时才知道。 你说这算什么“掌握情报”?这就是典型的临时抱佛脚。 更滑稽的是,韩国国会议长办公室原本已经拟好了出访预案,连和其他领导人打招呼的社交用语都排练过。结果一看名单——“金正恩”赫然在列,韩国人直接推翻重来。外交层面的战术级别重塑,放在任何一个国家都说明一个问题:判断失误。 金正恩的站位,就是战略信号 大家注意到一个细节:在外交部公布的26国元首名单里,金正恩紧随普京之后排在第二位。 这可不是随便排的。名单顺序就是关系顺序,越往前,代表战略权重越高。换句话说,中朝关系的地位再次被抬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这下韩国真的急了。舆论第一时间反应过来,用了“天塌了”“突袭”“剧变”这些字眼。专家们更直白:这意味着朝鲜可能要重新调整对外战略,从“朝俄轴心”往回转,重新靠向“朝中主线”。 韩国最怕的就是这个。因为一旦中朝关系稳定下来,韩国在半岛博弈里的话语权会被进一步削弱。 多边舞台,朝鲜的外交破局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不是一次双边会晤,而是一次公开的多边外交场合。 金正恩可能会和普京同框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对朝鲜来说,这是几十年来少有的突破——不再是封闭的、局促的、只能和少数盟友私下接触的“孤岛国家”。而是一个能在大国领袖队伍里亮相的存在。 这种场面,足以打碎外界对朝鲜的刻板印象。韩国原本幻想能通过阅兵活动实现“朝韩同框”,哪怕只是擦肩而过。但很显然,平壤没这个意思。朝鲜要的是国际舞台的认可,不是和首尔的小动作。 韩国的错位,朝鲜的进场 2015年,朴槿惠站在天安门城楼,韩国媒体还沾沾自喜,说这是“半岛外交的高光时刻”。 但2025年呢?李在明拒绝中方邀请,韩国只能派出国会议长;而朝鲜领导人却作为元首站在第一排。 十年时间,角色互换。 更关键的是,朝鲜的外交节奏明显在加快。就在几周前,平壤还搞了个给援俄部队授勋的仪式。当时外界觉得草率,现在看更像是给外交转向做铺垫。金正恩把国内政治牌打完,立刻腾出手来走向国际。 韩国的算盘落空 李在明这次对华摊牌,本质上就是一场豪赌。他想通过站队美国来换安全承诺。可惜,美国的“承诺”永远要打折扣,而中国这边却给了朝鲜一次外交大场面。 对韩国来说,这叫做“双重挤压”。 向美国靠,换不到实质安全; 得罪中国,丢了半岛话语权。 未来局势怎么看?只会更被动。 参考文献: 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什么时候到达中国?什么时候离开中国?外交部回应 环球网 普京、金正恩等26位外国领导人将出席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李在明对华摊牌,不到24小时,金正恩赴京登场,韩国傻眼了 8月27日,韩国总统
椰子说历史
2025-08-29 16:54:47
0
阅读: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