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市面上大部分电动汽车都不再配备备胎,这一现象引发了不少车主关于“减配”的讨论。汽车厂商或许是基于电动汽车多在城市通勤的使用场景考量,以补胎液、充气泵等应急工具取而代之。然而,这些应急工具在实际复杂路况中,往往存在局限性。 前两天,我就亲历了一场“无备胎之困”。行驶途中,车辆突然传来“咯噔咯噔”的异响,起初我以为是碾到异物,并未在意。直到异常声响愈发明显,我才在路边紧急停车检查。这才发现左后轮已完全瘪气,车辆根本无法继续行驶。此时,随车配备的补胎液根本派不上用场,我陷入两难境地——究竟该拨打保险公司救援电话,还是求助4S店? 一般而言,联系保险公司救援,可能需要等待较长时间。救援车辆通常使用平板拖车将故障车运走,对于急需出行的车主来说,这种方式效率较低。为了尽快解决问题,我选择联系就近的4S店。幸运的是,4S店距离不算远,工作人员携带备胎及时赶来,更换后我得以借用备胎继续行程,后续更换新胎后才将备胎归还。 但这次经历让我意识到,如果事发地在偏远地区,问题的严重性将成倍增加。夏季高温下,等待救援两三个小时,车主很可能因长时间暴晒出现身体不适;而在偏远地区,道路救援的响应速度和资源调配更是难以保障。 因此,建议大家结合自身用车场景规划。若经常驾车前往偏远地区,自行准备备胎是更稳妥的选择。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备胎的适配性不仅关乎轮胎规格,轮毂的匹配同样关键。不同车型的轮毂参数(如尺寸、孔距、中心孔直径等)存在差异,部分冷门车型的适配轮毂甚至难以寻觅。车主不妨提前了解爱车的轮胎、轮毂参数,即便没有备胎,在紧急情况下,也能更精准地向维修人员描述需求,加快问题解决进程 。
如今,市面上大部分电动汽车都不再配备备胎,这一现象引发了不少车主关于“减配”的讨
国产车之光
2025-08-29 09:48:22
0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