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总统李在明切切实实让人认识到了什么是韩国政治。 李在明在野的时候,那可是反日急先锋,如今上位后,不能说表里不一,那简直是180度大转变。此前,他因为核污水的问题,绝食了半个月,赢得国民一片叫好。 李在明曾在对日议题上向来立场强硬。尤其是在日本核污水排放问题上,他更是表现得格外坚决。去年,日本宣布将福岛核污水排入海洋,消息传到韩国,民众反对声一片。 李在明当时直接采取了绝食抗议的方式,这一饿就是半个月。期间他瘦了近 20 斤,多次出现身体不适,却始终坚持在抗议现场。这种极端的抗议方式,让他收获了大量韩国民众的支持,不少人觉得他 “敢为民众发声”“真正反对日本的不合理行为”,当时韩国街头甚至出现了不少支持李在明的标语,他的支持率也一度飙升。 除了核污水问题,在野期间的李在明还多次在其他对日议题上表态。比如在独岛(日本称竹岛)主权争议上,他曾亲自登上独岛,强调韩国对该岛的主权,还公开批评日本政府在历史问题上的态度,要求日本正视二战时期的侵略历史。那会儿,他在韩国民众心中的形象,就是 “坚决反日、维护韩国利益” 的代表,不少选民正是因为认可他的这些立场,才在选举中把票投给了他。 可谁也没料到,李在明上位成为韩国总统后,态度发生了巨大转变。之前极力反对的日本核污水排放问题,他上台后很少再公开激烈批评,反而有韩国官员透露,韩方正在与日方协商 “核污水安全检测合作”,这与他之前绝食抗议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 在独岛主权、历史问题等对日议题上,李在明政府的表态也变得温和许多,不再像过去那样频繁强硬发声,甚至有媒体发现,韩日高层近期互动有所增加,双方在经贸、安全领域的合作也在悄悄推进。 这种转变背后,其实藏着韩国政治的现实考量。韩国经济对日本存在一定依赖,尤其是在半导体材料、汽车零部件等领域,双方合作密切。 李在明上台后,需要平衡国内民众情绪与国家实际利益,过度强硬的反日立场可能会影响韩日经贸合作,进而波及韩国经济。此外,美国也一直在推动韩日加强同盟关系,以配合其亚太战略,这也给李在明政府带来了外部压力。 不过,李在明的转变还是引发了不少争议。之前支持他的部分民众觉得 “被欺骗”,认为他 “为了权力放弃了之前的立场”,韩国国内甚至出现了小规模的抗议活动,要求李在明 “兑现之前的承诺”。 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李在明政府似乎并未打算改变当前的对日策略,依旧在 “维护韩日关系稳定” 与 “回应民众诉求” 之间寻找平衡。 李在明从在野时的反日急先锋,到执政后的态度转变,让更多人看到了韩国政治的复杂性 —— 立场往往会随着身份、环境的变化而调整,而这种调整背后,既有国内利益的考量,也有外部局势的影响。后续李在明政府在对日议题上还会有怎样的动作,是否会再次引发民众不满,都值得持续关注。
李在明访日访美引爆韩国内政风暴:错失历史机遇还是无奈之举?最近韩国政坛炸锅了!
【7评论】【4点赞】
启航
查一下,他爸是不是小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