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6月20日,冯玉祥与蒋介石于徐州首次会晤。冯玉祥对蒋的言谈风采极为倾倒,后在自传中慨叹“相见恨晚”。1928年2月18日,经历北伐战事与政局变动后,两人在郑州冯玉祥的第二集团军司令部内焚香起誓,结为异姓兄弟。蒋介石所写兰谱词句恳切:“安危共仗,甘苦同尝。海枯石烂,死生不渝”,意在牢牢绑定这位军事强人;而冯玉祥的回帖则鲜明体现其现实主义的政治风格:“结盟真意,是为主义。碎尸万段,在所不计”,暗示合作基础仅在于共同信奉三民主义,而非个人效忠。 然而,北伐胜利后,双方在平津地盘分配、军队编遣问题上矛盾骤增。冯自恃战功卓著却获利甚少,蒋则力行“削藩”之策,重点裁减冯部兵力。1929年蒋桂战争期间,冯玉祥按兵不动,静观其变,蒋则直接阻挠其部接收山东,导致同盟彻底破裂。同年5月,蒋冯战争爆发,冯玉祥因部下韩复榘、石友三临阵倒戈而迅速溃败。1930年,冯联合阎锡山、李宗仁发动中原大战,企图扳倒蒋介石,但再度惨败,西北军体系瓦解,冯自此军事实力尽失。 此后,冯玉祥虽于1933年组织察哈尔抗日同盟军,但已难复当年之勇。抗战期间任职战区司令长官亦无实权。战后被蒋遣赴美国“考察水利”,最终于1948年返国途中因轮船失火不幸遇难。冯蒋关系从惺惺相惜到结义金兰,再从决裂兵戎到彻底殊途,充分展现了民国军阀政治中利益结合高于道义承诺的残酷现实,其跌宕起伏的全过程,成为那个时代合纵连横、尔虞我诈的经典注脚。冯玉祥的反复无常是出了名的。但是他也有坚持一生的信念,就是相信孙中山先生。从清末企图兵变反清到1924年他当政后立刻电邀孙中山赴京(其实他是想邀请孙赴京主持政府,他自己主军。)
1930年,蒋介石乘专列前往前线视察,被西北军大队骑兵包围,危急时刻,一个团长率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