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正式访华之前,俄罗斯与蒙古签署协议,打通中蒙俄能源大动脉? 俄罗斯总统普京将于本周访问中国,参加上合峰会以及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而就在普京动身之前,俄罗斯能源巨头俄气宣布,他们与蒙古国政府签署了一份合作备忘录,同意深化双方在油气领域的合作,其中又以天然气合作为重点。 蒙古国,作为中俄之间唯一的陆路通道,其地理位置使之必然成为区域能源合作的“咽喉”所在。此次俄蒙备忘录的签署,核心聚焦于蒙古作为“区域能源运输走廊”的定位,直接服务于酝酿多年的“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计划。 该项目规划全长2600公里,其中蒙古段逾950公里,预计年输气量高达500亿立方米,相当于中国2022年天然气进口总量的18%,堪称改写三国能源命运的世纪工程。 对深居内陆的蒙古而言,这不仅是经济机遇——每年约10亿美元过境费将显著改善其矿产依赖型财政结构,更是提升地缘话语权的战略跳板。 尽管此前蒙古因担忧西方制裁及“第三邻国”政策摇摆而犹豫,但现实利益最终占据上风:其95%石油依赖俄罗斯供应,煤炭出口几乎完全仰仗中国市场,与两大邻国深度捆绑实属必然选择。 普京访华前夕于蒙古紧急布局,此情形映射出俄乌冲突之际俄罗斯能源战略的深度重构。面对西方制裁对欧洲能源出口的毁灭性打击,俄方急需打通替代性出口通道,而中国市场成为其经济维稳的生命线。 现有“西伯利亚力量1号”管道运力已近饱和,2号管道经蒙古的路线成为最优解:既避开复杂山地地形降低建设成本,又能通过蒙古境内相对平坦的戈壁区域实现高效输送。 尽管俄蒙积极互动,中方态度仍显审慎。中国作为最终买方和管道终端,手握三大谈判筹码:中亚管道的稳定供气、南海LNG接收能力提升,以及快速布局的新能源替代方案。 这种底气使中方能在价格谈判中保持从容。外交部“支持符合各方利益的区域合作”的表态,暗示项目落地仍需攻克三重关卡:国内能源市场供需平衡、与国际油价联动的弹性定价机制,以及跨境生态保护评估。 若项目最终敲定,其影响远超能源贸易本身。对俄罗斯而言,管道建成后,每年500亿立方米天然气将锁定亚洲市场,这可彻底扭转因欧洲方向断供而陷入的困境。对中国,能源进口多元化再获关键支点,华北地区清洁能源保障能力大幅提升; 普京此次访华虽未直接签订管道供销合同,然而俄蒙备忘录的签署却为三方合作清除了关键障碍。随着蒙古新驻华大使——知华派重量级人物提前到任履新,中蒙协调通道进一步畅通。
中国迟迟无法入局,愤怒的普京一声令下,完全不把欧美30国放眼里。在乌克兰拒绝将我
【30评论】【2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