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陈诚回家奔丧。7年不见的妻子,想与他同房。不料,刚到床上,陈诚猛地侧身,军靴重重踹在她胸口:“成何体统!”妻子心寒不已,抓起刀狠狠捅向自己喉咙。陈诚脸色大变外跑边大喊:不好了,舜莲寻死啦! 1924年,浙南青田县陈宅庭院中,挂满了白幡。 得知消息的黄埔军校教官陈诚,匆匆赶回奔丧。 七年未见的妻子吴舜莲跪在灵堂前,看到丈夫陈诚回来赶紧递上了孝帕。 然而,他却嫌恶的推开:"别脏了我的军装。" 两人的婚姻,或许只是利益互换罢了! 1917年青田师范学堂石阶前,十八岁的陈诚攥着辍学通知书不知道如何是好! 家中连第一年的学费都负担不起,怎么会供他读书呢? 就在他打算放弃的时候,同乡富商吴子漪停在了他的面前。 “辞修老弟,保定军校的学费我包了。” 少年惊讶的抬头时,只见吴家公子盘算着说出了要求:"舍妹舜莲正值芳龄!" 最终,陈诚摸着兜里沉甸甸的银元,默许了这场交易。 吴家的钱铺他的青云路,他的婚事换妹妹终身依靠。 不久后,新婚夜红烛高烧,陈诚掀盖头的手突然顿住。 因为,新娘腕上"百年好合"银镯,和裙下露出缠足布,都让他想起军校教材里"封建陋习"。 他甩袖走向书房:“军校教材明载缠足乃封建痼疾,”只留吴舜莲对着红烛滴泪。 这句话狠狠地扎进吴舜莲胸腔,她后来才懂,当年兄长用银元铺就的青云路,早将她的婚姻钉死在旧时代的棺木里。 保定军校的晨操号声中,陈诚踩着妻子纳的千层底鞋垫背诵《兵法概要》。 同窗讥讽他靠妻族供养,他便将吴家寄来的参茸尽数孝敬教官。 1922年升任炮兵连长时,他军装右襟已缀满革命军徽章,而故乡木箱里积压的家书,却只反复写着“蚕丝价昂”“公婆康健”。 丝毫不提吴舜莲,根本不在乎她夜夜独守空房的酸楚。 1924年盛夏父丧急电送达时,陈诚正陪同蒋介石勘察黄埔校址。 陈诚赶回浙南,吴舜莲自以为关切的在灵堂孝帕递来的瞬间,他却嫌恶推开。 “莫污了革命军装。” 奔丧那晚,吴舜莲热了四遍姜汤,最终鼓起勇气送了进去。 结果,陈诚在批阅公务,她不敢打扰,放下后,就出去了。 半夜时分,这个为陈家伺候公婆七年的女人,试探的推开丈夫房门,躺在了他的身边。 没想到,她刚上床,却换来雷霆暴喝。 随后,是踹在胸口的重重几脚。 "裹小脚的封建糟粕,也配碰我?" 然而,比肉体更痛的是丈夫的鄙夷:“没放足的女人,也配近我身?” 这句话碾碎了她最后希冀。 最终,吴舜莲选择用剪刀刺向了自己的咽喉。 喉咙喷出的血染红菱花镜时,吴舜莲竟笑了。 当年母亲说"不裹脚嫁不出去",如今嫁了人,反倒因为裹脚被嫌弃。 陈诚看到妻子要寻死,惊恐的奔逃时。 郎中诊治伤口时,吴舜莲竟笑出声:“当年嫌脚臭,现今颈项溃烂,总合他意了。” 陈诚在祠堂骂"丢人现眼",陈母抡起擀面杖打儿子:"她替你尽孝七年,要个孩子怎么了?" 但陈诚次日就逃回广州,认为眼不见心不烦。 1930年,已是蒋介石心腹的陈诚收到一纸"大礼",迎娶宋美龄干女儿谭祥。 不久后,离婚书送到青田时,吴舜莲正在晒梅干菜。 她看到"永不改嫁"条款,痛恨的咬着牙。 "生是陈家人,死是陈家鬼。" 连劝离婚的亲哥哥吴子漪都被骂出门。 陈诚最终用少将军衔为筹码,逼吴子漪代妹签押。 1932年他与谭祥盛大婚宴时,吴舜莲在老家后院种下香樟树,年年把陈诚旧军装拿出来晒,哪怕料子早已朽烂。 1960年吴舜莲病逝前,坚持要墓碑朝台湾方向。 送葬族人叹息:"她等到死,都没等来那句道歉。" 而台北阳明山官邸里,晚年的陈诚看着浙江地图发呆。 侍从听见他喃喃:"青田县,好像有个姓吴的?" 吴舜莲终身未育,晚年靠绣花度日。 这段悲剧折射民国鼎革中的伦理撕裂,新式军人推崇肉体解放却漠视灵魂尊严,旧式女性用生命殉葬礼教,最终皆成时代转型的祭品。 吴舜莲们以鲜血染红缠足布,却照不见真正的前路。 陈诚们革除封建陋习时,未尝不是另一种人性异化。 主要信源:(文汇报——张学良为什么说陈诚、戴笠是小人、奴才?)
1930年,蒋介石乘专列前往前线视察,被西北军大队骑兵包围,危急时刻,一个团长率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