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4年,纳兰性德大婚。新婚夜,他送走宾客,走进洞房。当他深吸一口气,掀开新娘

历史探索者 2025-08-28 09:11:25

1674年,纳兰性德大婚。新婚夜,他送走宾客,走进洞房。当他深吸一口气,掀开新娘的红盖头时,他瞬间愣住了,他的手僵在半空中,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新娘问:“你怎么了?” 纳兰性德出生在1655年冬天,北京的雪地里,那时候他家是满洲正黄旗的贵族,父亲纳兰明珠是康熙朝的大学士,手里握着大权,母亲是爱新觉罗氏,出自英亲王阿济格的家族,这样的背景让他从小就过得顺风顺水。他小时候就聪明过人,喜欢读书,记忆力特别好,还会骑马射箭,这些技能在满人中算是标配。他17岁进太学,18岁就中了举人,19岁会试也过了,但因为生了场寒病,没能参加殿试,只能等后来补上。22岁那年,他终于殿试中了二甲第七名,成了进士,从此步入官场。 康熙帝看中他的才华,让他当侍卫,从三等到一等,一步步升上去,还经常随皇帝出巡,考察边境事务,比如去梭龙那边查沙俄的动静。这些经历让他见识广了,但也让他身体越来越吃不消。他一生写了三百多首词,集子叫《饮水词》,后来朋友帮他编成《纳兰词》,那些词多半抒发个人情感,边塞风光和人生感慨,影响了好几代人。关于他的婚姻,1674年20岁时,父母安排他娶了两广总督卢兴祖的女儿卢氏,她那时18岁,两人门当户对,婚后生活融洽,激发了他不少创作灵感。可惜好景不长,三年后卢氏产后染上风寒,就这么走了,让他打击很大。后来他续娶官氏,继续家庭生活,还纳了侧室颜氏,生了儿子富格。另外有个江南女子沈宛,才华横溢,他把她带回京城,但半年后她觉得不适应,就回去了,后来生了个遗腹子富森。这些女人在他生命中来来去去,留下的痕迹都化成了词句。他父亲明珠在朝中权倾一时,但后来因为党争失势,对他影响也不小。纳兰性德自己呢,身体一直弱,1685年夏天急病发作,30岁就没了,葬在北京西边的祖坟。 纳兰性德的词风独特,清新自然,不像别人那么雕琢,他写的那些边塞词,带着满人的豪气,又有汉文化的细腻,比如描述塞外风沙和内心孤独,读起来特别有味道。他随康熙出巡时,亲眼见过那些边疆景况,那些经历直接进了他的作品里。关于卢氏的离去,他写了些悼亡词,表达了对短暂幸福的留恋,但没有过多抱怨命运。 续娶官氏后,生活稳定下来,她是官宦家的女儿,帮他打理家务,让他能专心公务和创作。沈宛的事更像一段插曲,她是汉族歌女,才情出众,两人志趣相投,但他侍卫的职务让他常年不在家,她待不住就走了,这事在当时不算稀奇。纳兰明珠作为父亲,野心大,卷入索额图和鳌拜的党争,后来康熙亲政后整顿,他失势下台,这对纳兰性德打击不小,让他更觉人生空虚。他一生交友广,顾贞观、严绳孙这些文人都是他的哥们,他们帮他刊印词集,传播开来。纳兰性德死后,朋友们整理他的遗作,编成《通志堂集》,包括诗词文赋,保存了不少珍贵东西。他的墓地在海淀上庄那边,现在还能找到痕迹。 纳兰性德的家教严,从小父亲就督促他学文习武,他不负众望,早早考上进士,但官场生活让他觉得束缚多。他当侍卫时,经常值班,冬天站岗冻得慌,那些苦他都写进词里了。卢氏的事是他人生的转折,她走后,他一度消沉,但后来慢慢调整过来,继续工作。官氏进门后,给他生了孩子,家庭又稳了。颜氏作为侧室,主要负责生养后代,富格就是她生的,长大后继承家业。沈宛的离去,让他最后几年更专注公务,没再纠缠情感。他父亲明珠的落魄,让家族从巅峰滑落,但纳兰性德没来得及看到更多变故就走了。他的词集《饮水词》初版在吴中,后来增补,成了清词代表作。研究他的人说,他词里多愁善感,但根源是身体弱和生活压力。康熙对他不错,多次带他出巡,让他见识天下,但也耗费精力。他死于急病,可能跟长期劳累有关。葬礼简单,符合当时习俗,墓碑上刻着他的字号。

0 阅读:2
历史探索者

历史探索者

历史是文化与智慧的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