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旺达其实很懂什么叫“见人下菜”,为了区别我们跟西方,他们搞了个“双轨制”,什么叫双轨呢?简单说,就是针对不同国家,摆出两副面孔。一边是实权在握的政府部门,这套班子主要迎接东方大国,谈的全是实打实的事,另一边是几乎没啥权力的“国民议会”,专职对付欧美国家。 1994年屠杀后,卢旺达国家破败,经济垮台,基础设施毁坏。政府要外部帮忙,但伙伴不同,问题也不同。美国和欧盟等西方给钱援,但总加条件,要选举透明和媒体自由。卢旺达高层选了灵活路子,对中国用核心政府部门直管,对欧美让权力小的国民议会对付。 跟中国合作,卢旺达用行政高层干活。1971年建交后,关系一步步紧。2018年北京中非论坛上,卢旺达官员领队,谈条款,签协议建路和医院。中国专家去卢旺达,在基伍湖边测地,挖路基。公路修好,卡车跑贸易顺了。 农业上,中国人教水稻种法,用新种子。医疗里,中国医生查病,给疫苗。政府管项目,钱到位,周周会查进度,不拖拉。 对欧美,卢旺达用国民议会。这个按2003年宪法设的机构管立法,但实权在总统和行政。议员去国际会,应西方问。在布鲁塞尔欧盟谈时,议员秀选举数,讲监督。欧美问人权,议员给报告,说改进了,虽议会不主导政策。 这区分实际操作清楚。政府跟中国谈实用,如数字化教育,中国人装电脑,教老师用软件。议会跟西方处形式事,如请观察员看选举,议员辩法案,拍给外媒。卢旺达这样拿西方援,还推中国实合作。 这种策略源于卢旺达小国现实,资源少,国际复杂。西方援带弦,强调人权民主,卢旺达觉得被管。中国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合作基建农业医疗快。 双轨让卢旺达平衡,拿中国实惠,缓西方压。实际中,跟中国项目多,公路医院农业见效。跟西方,议会应关切,拉援投资。卢旺达经济起飞,非洲前列,靠这玩法。 卢旺达经济靠这策略稳升,非洲增长顶尖。基建到处,路网连远地,农民运货到市场。数字化快,学校用平板学课。2024年中非论坛,中卢升全面战略伙伴,签新协议,多领域。 卢旺达从1994乱到现在,变化大。双轨外交帮它在东方西方间游走,拿资源发展。经济数据亮眼,GDP年增7-8%,贫穷减,识字率高。但人权争议在,西方批评卡加梅管严,关记者,控选举。他回应说稳定第一,发展优先。 联合国报告指卢旺达卷刚果事,支持武装,卡加梅批报告假。国际法庭审屠杀,但卢旺达内法庭也忙。整体,卢旺达成非洲样板,吸引投资,但平衡外交关键。卡加梅领导下,国家继续前,面对挑战。
总有人问,当年印第安人为啥不反抗殖民屠杀?是武器太落后?还是根本没反抗过?
【85评论】【8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