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市长蒋万安曾宣称,如果大陆继续在台海进行军机绕台和军演的话,他就要停掉双城

烟雨评社 2025-08-27 15:17:52

台北市市长蒋万安曾宣称,如果大陆继续在台海进行军机绕台和军演的话,他就要停掉双城论坛,这话放出来时,岛内舆论炸了锅,有人赞他“硬气”,也有人冷笑:“敢说,真敢做吗?” 自2010年创立以来,双城论坛已持续运作十五年,其交流活动从未因疫情或岛内政治波动而中断。这一平台见证了沪台两地从探讨废弃物处理方法,到后期扩展至远程医疗合作与智能交通方案的深化过程。 论坛的合作细致入微,甚至涵盖过小熊猫保育这类具体议题。十五年间,共计四十五项合作备忘录的签署,代表着实实在在的成果。台北市因此引入了上海先进的捷运系统扫码进站技术,便利了市民出行。 两地间的直飞航线,也显著缩短了亲友团聚的通勤时间。上海同样借鉴了台北的垃圾分类经验,有效促进了社区环境的改善,并参照台北的社区养老模式,为市民提供了更完善的服务。这些合作与便利,是持续搭建沟通桥梁的结果。 正因如此,超过七成的台北市民支持论坛继续举办,更有逾六成的市民认为,在两岸关系紧张时期,对话交流尤为必要。市民普遍关注的是就业机会、消费收入和基层社会的稳定,他们更在乎交通是否便利、市场订单能否增加,而非意识形态的辩论。 然而,台北市长蒋万安对此却展现出一种矛盾的姿态。他曾公开表态将“停办”双城论坛,但论坛实际却如期举行。在他表态后不久,台北市农会代表团依旧前往上海,并成功签署了数百万美元的订单,市政府的副市长也在与上海方面协调后续事务。 蒋万安曾提出,如果大陆军机持续绕台,论坛就应暂停。但在2023年6月,大陆军机大规模穿越“海峡中线”并形成“围台”态势后,该论坛于同年12月仍在台北顺利举行。这让他的言论与实际行动形成了鲜明反差。 面对外界疑问,蒋万安辩称“两岸越是紧张,越需要交流”。可他随即又为交流设置前提,要求大陆“停止军机绕台”并“实现两岸对等”。这种摇摆不定的态度,被民进党批评为“选举话术”,指责他“选前言辞响亮,选后皆作废”。 蒋万安深知,若不表态强硬,民进党会迅速给他贴上“亲中”标签。他也明白,若真正中断论坛,受损的将是台北的经济,而非上海。这种策略被外界解读为对外部展现“强硬”,对内部维持“稳定”,意图左右逢源。 邱毅评论蒋万安是“佛系统独”,认为他精于玩弄文字游戏。他表面强调交流重要性,实际行动却处处设置障碍。这种缺乏真诚、过于算计的做法,让外界对其真实立场和归属产生深深的怀疑。 作为蒋家第四代,蒋万安的身份自带特殊的历史分量。他于2005年从章姓改回蒋姓,“万安”这个名字更源自其江西故土。其血缘中的大陆印记,本可成为促进两岸交流的天然纽带。 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蒋家四代人至今无一人曾踏足大陆祭祖。这种不愿面对自身根源,却大谈两岸交流的行为,使其真诚度备受质疑。他在“中华民国宪法护体”与“回避主权定义”之间寻求平衡,希望获取交流实利,同时规避政治风险。 民进党则在其中扮演着阻挠者的角色。他们曾阻挠上海代表团的入台证件审批,绿营议员更是批评论坛是“自我矮化”和“浪费公帑”。他们担忧两岸民众通过论坛加深了解,会使其精心构建的叙事不攻自破。 将市政交流与政治对抗捆绑,无异于自断手脚。台北与上海的行政级别虽不完全对等,但上海方面愿放低姿态进行交流,已体现出务实。若因政治冲动将有益的工具视为负担而舍弃,最终损失只会由台湾独自承担。 两岸交流需要的是更多的真诚与更少的算计。无论是蒋万安个人还是台湾政坛,都应超越短期的选举考量,以长远的眼光回应民众对和平、稳定与发展的深切期盼。 信源:热点新闻--蒋万安公开表示如果大陆继续在台海进行军演,他就要停办双城论坛

0 阅读:2
烟雨评社

烟雨评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