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嫖成功了?”2022年北京,一女子因病去世,留下一套价值400万的房子和100多万现金,由于她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更没有立遗嘱,亲戚们认为自己都有继承权,于是就起诉至法院瓜分遗产!法官是怎么判的? 在现代都市里,不结婚、不生子,把一辈子的心血和积蓄都花在自己身上,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生活选择。这种活法独立又自洽,可是一旦走到终点,留下无人继承的财富,一个现实难题就冒了出来:这笔钱、这套房,到底归谁? 张女士一辈子没结过婚,无儿无女,父母也走得早。她是外企的项目管理,经济独立,品味卓绝。北京回龙观那套房子,就是她个人世界的缩影。 2015年花280万买下,又砸重金改造,从意大利定制的灯具,到静音回弹的抽屉轨道,处处都是她对生活的热爱。她旅行、学画、练拳击,把日子过得有声有色。 晚年不幸得病,生活很是艰难。那些年,陪她最多的是社区工作人员,还有一个亲戚,跑医院跑得最勤,关键时刻能替她签个字。 谁知她病情加重,生命垂危之际,病床前突然热闹起来,多年不见的“七大姑八大姨”竟纷纷登场,轮番探望,上演了一出看似温情的“照料”。 可是,命运的转折同样来得突然。张女士走得匆忙,一句话也没留下,她把生活的一切都规划得井井有条,偏偏漏了身后事。 就这样,这位独立的女性,因为没有遗嘱,又没有法定的第一、第二顺序继承人,名下几百万的房产和上百万的现金,一夜之间成了法律意义上的“无主之物”。她们精心构建的物质世界,在她们走后,成了一个巨大的问号,也成了一块谁都想咬一口的蛋糕。 人性的考验,在病榻前与葬礼后,表现得淋漓尽致。张女士那边,那些在最后关头“轮流照顾”的亲戚们,在她过世后迅速抱团,以“尽心照料”为名,一纸诉状告到法院,要求分割她全部的遗产。 面对情理和法理的纠缠,法院的判决清晰地划出了两条线,对于那两套价值不菲的房产,法律展现了它“铁面无私”的一面。根据《民法典》,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遗产,归国家所有,用于公益事业。 所以,张女士那套价值400万的房子被依法收归国有,没有半点商量的余地。由昌平财政局接收后,改造成了人才公寓,以每月不到两千的低价,租给在北京打拼的大学毕业生。这套曾承载着赵女士个人品味的房子,以一种新的方式,延续了它的社会价值。 不过,在处理上百万现金时,法律又展现了它温情和弹性的一面。法院启动了“酌情分与”条款,强调这笔钱不是“继承”,而是对实际付出的一种经济补偿和道德肯定。 在张女士的案子里,那位从始至终出力最多的亲戚,被认定尽了“主要扶养义务”,分得现金的20%,是最大的一份;其他在最后阶段搭了把手的亲戚,也根据付出多少,分到了10%左右,其余的现金,连同房产,全部归公。法律用金钱,认可了真实的善意和行动,而不是空洞的血缘。 这场判决,不仅为张女士身后事画上了句号,也给社会敲响了警钟。它清清楚楚地告诉所有人:光凭着沾亲带故和临终前“凑热闹”,就想在法律上拿走别人的全部遗产,行不通。但反过来说,法律也绝不会让真正的善意和付出白费,会给予公允的回报。 张女士的房子里,如今住着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她当年铺下的橡木地板,阳台外那棵夏天会飘香的桂花树,都在以另一种形式,见证着生命的延续。 信源:小央视频《独身女子病逝,叔姑舅姨9人争遗产,房产为何收归国家?》,发布于2025年2月25日。
“白嫖成功了?”2022年北京,一女子因病去世,留下一套价值400万的房子和10
烟雨评社
2025-08-07 17:14:1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