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冬天,钱瑛受中央安排到甘肃考察,从张掖地区考察完毕,前往高台县的路上,

吴仁韵说 2025-08-27 09:03:30

1960年冬天,钱瑛受中央安排到甘肃考察,从张掖地区考察完毕,前往高台县的路上,司机迷路,突然发现前面沟里有烟轻轻飘出,就开着车往有烟的地方走,到了地方才知道,这就是著名的夹边沟劳教场。 夹边沟处于巴丹吉林沙漠边缘,当时是甘肃省的一个劳教场,距离酒泉三十余里。

钱瑛这个人,出生在1903年5月14日,湖北咸宁一个普通农村家庭里,原名叫钱秀英,族里叫生桂。她小时候家里穷,但父母挺注重教孩子念书,从小让她学《女儿经》和《教儿经》那些老书,还练诗词和手工活。周家矶那一带的人都说这姑娘聪明,十里八乡都知道她会编织绣花,脑子活络。从小这种环境让她养成勤快的习惯,晚上常常点灯看书或者做针线。 长大点,1924年她考上湖北省立女子师范学校。在学校里,她碰上董必武、陈潭秋和钱亦石这些进步人物,他们通过讲座和聊天传播新想法。她开始参加学校活动,慢慢对社会变革有了自己的看法。1927年5月,她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没多久就转成中国共产党党员。从那以后,她用过好多化名,比如陈秀英、彭友姑、黄淑云,来掩护自己做地下工作。

革命那几年,她在湘鄂西根据地当领导,帮着创建洪湖赤卫队。她组织队伍在湖区打游击,指挥大家穿过芦苇丛,设伏击点对付敌人。1930年代,她和谭寿林成了夫妻,两人一起在根据地干活,谭寿林管军事训练,她负责后勤和宣传。她好几次转移阵地,背着文件和武器翻山越岭,躲开敌人的搜捕。这些经历让她变得特别坚韧,处理事情总是一丝不苟。 新中国成立后,她调到中央机关。1954年9月,国务院监察部刚成立,她就当上首任部长。在这个位置上,她大力整顿行政机构,派调查组去基层查违法行为。她自己带队到各地转,记下案件细节,推动反腐败落实。周恩来总理叫她“女包公”,她在工作中严格抓纪律,得到很多人认可。她的事迹后来成了大家学习的例子,通过实际行动维护公正。

她一生中做过不少大事,但最让人记住的还是1960年那次甘肃之行。她当时接受中央任务,去甘肃考察。从张掖地区检查完,就坐吉普车去高台县。路上司机不认路,车子开着开着就偏了。突然看到前方沟里有烟冒出来,他们就往那边开。到了才知道,这是夹边沟劳教场,位置在巴丹吉林沙漠边上,甘肃省管的一个地方,离酒泉三十来里。 场里关着三千多劳教人员,当地土地特别贫瘠,生态条件差。那时候周边闹自然灾害,粮食供应跟不上,有些人饿病了,甚至死了。管理人员当时也没处理好这些问题,导致情况越来越糟。钱瑛一看这情形,立刻打电话给酒泉地区,要求把公交车全调过来。她当场宣布,第二天就把人全放了。据记载,她气得给了农场管教几记耳光,还有说法是她拿拐棍抽了几下,骂他们“这样待人,天地不容”。

她没停在那儿,继续查周边情况,发现甘肃实际问题和省委上报的完全不一样。有些地方粮食短缺严重,村民日子过不下去。她带队一个村一个村看,记下具体数据,推动马上援助。这次意外发现,让她看到基层管理的漏洞,也让她下定决心汇报实情。 事后,钱瑛把考察情况原原本本汇报给中央。她指出甘肃领导班子有问题,和之前上报的内容对不上。她建议中央调整班子。中央很快就行动,调运粮食去灾区,分发给民众。同时,对甘肃省委班子做了人事变动,新领导上任后,加强了管理,缓和了饥荒压力。

夹边沟农场在1961年10月正式撤销,原址后来改成林场。那些幸存的劳教人员被释放,回原单位或家乡安置。钱瑛的行动直接帮了几百人重获自由,她在全省转悠,协调医疗队去村里,给病弱的人治病。这件事也推动了全国监察工作的改进,她继续抓反腐,组织小组查多起案件,亲自看卷宗,督促执行。 她在监察部干了好几年,处理了大批违法事件,维护了行政秩序。1973年7月26日,她在北京去世,享年70岁。遗体葬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悼念会上很多人讲她的贡献。她的影响没完,通过解救夹边沟那些人和推动改革,她在党史里占了一席。人们后来办展览和出书,回顾她的考察行动,强调责任担当。她从革命时候到建国后,一直坚持原则,推动社会进步。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吴仁韵说

吴仁韵说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