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一种兔子赶入沙漠!不仅将沙漠变绿洲,还帮当地人赚大钱? 站在内蒙古库布其沙漠腹地的田埂上,看着棚里一垄垄油亮的生菜,听着不远处养殖场里獭兔的轻响。 谁能想到,这片能产出有机蔬菜的土地,十年前还是一踩就陷、风一吹就卷沙的 “死亡地带”? 当地人现在提起这儿,都笑着说 “风水梁变了样”,可很少有人一开始就信,改变这一切的,会是一群毛茸茸的兔子。 这群兔子不是咱们农村常见的家兔,学名叫 “雷克斯兔”,还有个更耳熟的称呼 —— 獭兔。 老家在法国的它们,脾性跟家兔差了十万八千里:不怕沙漠里的高温,也耐得住长时间的干旱,唯独怕潮湿,偏偏库布其沙漠的干燥气候,刚好合了它们的胃口。 更省心的是,它们不用天天喂清水,啃点沙地里长的嫩沙柳、干草就能活,连饲料钱都能省不少。 不过,最早把獭兔引进来的时候,没人想着 “治沙” 这回事 —— 大家就图个实在:獭兔的毛又短又密,摸起来跟水獭皮似的,能做大衣、围巾,收毛的贩子给的价比普通兔毛高一半。 那会儿达拉特旗的村民们,凑个两三万买种兔和兔笼,就敢试着搞养殖,谁能料到,这兔子还能帮着固沙。 真正把 “养兔子” 和 “治沙” 拧成一股绳的,是土生土长的赵永亮父子。 赵永亮早年在外做羊绒生意赚了钱,每次回 “风干圪梁”(风水梁的旧名),都看着漫天黄沙犯愁 —— 家乡人守着沙窝子,种庄稼收不上来,养羊也只能喂个半饱。 他最早想的法子是种沙柳,沙柳耐旱、能固沙,可种了几年发现新问题:沙柳长三年就得砍一茬,不然会枯死,砍下来的粗枝条除了当柴烧,没别的用,白瞎了功夫和本钱。 转机是在他看到村民养獭兔的时候。 有天他路过一个养殖户家,看见人家正用切碎的沙柳嫩枝喂兔子,突然就琢磨过来:沙柳的嫩枝能当饲料,粗枝条能不能用来造纸、做刨花板? 獭兔拉的粪,不就是现成的有机肥吗? 这么一想,一条循环的路子就清晰了。 父子俩随后就砸钱,一边在沙漠里成片种沙柳,专门给獭兔供 “口粮”;一边帮村民解决养殖难题,从种兔挑选到兔笼搭建,甚至帮着联系毛贩子、肉厂,让大家不用愁销路。 就这么折腾了几年,变化慢慢显出来了:獭兔在沙地里扒土找吃的,无意间给沙子松了土,空气能钻到地下,沙柳的根扎得更深了。 兔子粪撒在沙地上,原本贫瘠的沙土慢慢有了养分,草芽冒得越来越多。 后来有人统计,养了獭兔的区域,植物成活率从以前的八成多涨到了九成六,这在沙漠里简直是个奇迹。 现在的风水梁,早没了 “风干圪梁” 的影子:500 多万只獭兔在这里安家,成片的沙柳把黄沙挡在外面,蔬菜棚里的生菜、番茄一茬接一茬地收。 其实在内蒙古,像风水梁这样 “用巧劲治沙” 的例子还有不少。 杭锦旗的乌日更达赖,1996 年为了挡住埋向家园的沙子,把家里 200 多只羊全卖了买树苗。 一开始树苗被大风刮倒、被太阳晒死,他没放弃,跟着老治沙人学打沙障、找水源,最后种出了 10 万多亩林地。 这些事儿搁以前,都像是 “异想天开”—— 谁能信沙漠里养兔子能变绿洲? 谁能信卖了羊种树能过上好日子? 可偏偏就是这些敢想敢干的人,没跟沙漠硬扛,而是顺着自然的性子找路子,把别人眼里的 “苦地”,慢慢熬成了能养人的 “宝地”。 这大概就是中国人治沙的门道:不空想、不蛮干,把每一个不起眼的机会,都变成改变的可能。 对此,有网友表示,刷到库布其沙漠养獭兔变绿洲的事,一开始还以为是噱头! 后来看细节才服,这兔子选得太妙了,耐干旱还能循环利用,赵永亮父子把沙柳和养殖串起来也绝,不是硬治沙而是找对路子。 现在沙漠能种生菜、养兔子赚钱,比单纯种树实在多了,果然中国人治沙都带着过日子的智慧,不服不行! 还有的网友表示,之前总觉得治沙就是埋头种树,没想到养兔子也能成!獭兔又能卖毛卖肉,粪便还能肥地,连沙柳都没浪费,这循环链太绝了。 看当地人从吃沙到赚沙,还有乌日更达赖卖羊种树的例子,发现咱们治沙从不是蛮干,都是找自然规律借力,这种 “巧劲” 比啥都管用,希望多推广这种好模式! 那么到最后,你们怎么看呢?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中国将一种兔子赶入沙漠!不仅将沙漠变绿洲,还帮当地人赚大钱? 站在内蒙古库布其沙
苔藓芳草峦
2025-08-26 23:08:2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