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爽文男主都不敢这么写!”刘治国,新乡师范学院数学系本科生,三次考研全败,简历被

红尘里面看 2025-08-26 20:34:22

“爽文男主都不敢这么写!”刘治国,新乡师范学院数学系本科生,三次考研全败,简历被北大直接刷掉。他没再考,转身去了剑桥,跟着世界级导师做偏微分方程。两年后,他带着算法去了新加坡国立,把数学模型塞进AI,论文直接刊登顶级期刊回国那天,华东师范大学直接给教授、博导,年薪加团队经费800万! 1963年,刘治国出生在河南焦作,16岁那年就考上了新乡师范学院数学系,1983年顺利本科毕业。 毕业后他没直接搞科研,先去中学教过书,后来又去了新乡教育学院。 那时候谁也没想到,这个起点不算高的年轻人,后来能在数学界闯出大名堂。 不过早年间,刘治国的求学路走得挺不顺,光考研就失败了三次。 1983年他先考山东大学潘承洞教授的研究生,没考上,1984年换了云南大学,结果复试被刷下来。 1985年又冲北京大学丁石孙教授的课题组,最后还是差了点意思,连北大的简历初筛都没过。 身边不少人都劝他,别死磕考研了,不是所有人都能走这条路,可他没听,心里好像憋着股劲。 其实刘治国对数学的执念,早在本科时就埋下了。 那时候他翻大学数学教材,发现书上没一个定理是中国人命名的,心里特别不是滋味,从那时候起就暗下决心,以后一定要自己创造定理,让中国人的名字出现在数学理论里。 真正让刘治国找到学术方向的,是印度数学家拉马努金。 工作之余他钻研数学,偶然看到了拉马努金的研究,一下子就被吸引了,觉得这人的工作特别“有灵性”。 从那以后,他就跟着拉马努金的思路走,在θ-函数、q-级数、数论这些领域慢慢摸索,后来还真搞出了不少成果。 之后刘治国的运气开始好转,遇到了不少帮他的人。 1998年,英国有个叫刘易斯的数学家很认可他的工作,主动帮忙申请,最后刘治国拿到了英国皇家学会的“王宽诚皇家学会研究奖学金”。 虽然那时候他只有本科学历,还是被破格允许去英国访学一年。 到了2001年,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曾衡发教授又邀请他去合作研究,这两次出国经历,让他接触到了国际上最前沿的数学研究,眼界一下子打开了。 考研没成,刘治国就换了条路,直接去了剑桥大学,跟着世界级的导师研究偏微分方程。 在剑桥待了两年后,他又去了新加坡国立大学,这次他没只做纯理论,反而把数学模型用到了AI里,没想到这研究成果还登上了数学界的顶刊。 要知道,这可是很多数学家一辈子都想上的杂志! 2003年刘治国回国,华东师范大学直接给他了教授职位,还让他当博士生导师。 要知道那时候国内高校招老师,大多看重学历,他一个本科生能直接当教授博导,算是很破格了。 而且学校给的待遇也不低,年薪加上团队经费一共800万,能让他安心搞研究。 这些年刘治国在数学界的成绩越来越多,2021年拿了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这可是国家级的大奖。 2023年还跟法国高师一起建了实验室,国际合作也搞了起来。 不光自己厉害,他教学生也有一套,手下的学生还拿过拉马努金奖,算是把他对拉马努金的研究传承下去了。 有意思的是,刘治国没只待在象牙塔里,还搞起了产学研。 他开了家做算法的公司,跟华为合作,把数学算法用到5G基站上,最后让基站省电15%,现在这家公司估值都过亿了。 别人问他,当年三次考研落榜值不值,他说数学不靠文凭,关键是能不能把问题算明白。 其实在学术圈,像刘治国这样低学历高成就的人也不是独一个。 比如屠呦呦,大学毕业就工作了,后来照样成了中科院院士,还拿了诺贝尔奖。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的何国钟、沙国河、桑凤亭三位院士,也都是大学毕业的学历,照样成了顶尖科学家。 现在教育部的数据说,国内95%以上的博导都有博士学位,刘治国这样的案例确实少见,但也说明学术圈最终看的还是成果,不是光看学历。 刘治国自己常说,研究数学不能急功近利,得有长远打算,还要敢想敢做,争取创立自己的领域。 他还把自己的求学科研路比作“西天取经”,既要跟着拉马努金这样的“前辈”找真理,也要扛住路上的坎坷。 虽然没硕士博士文凭让他少了些机会,但他不在乎,觉得自己搞出来的定理能流传下去,比这些更重要。 中科院院士杨乐说过,科研不是百米冲刺,是马拉松,起跑线晚一点没关系,别中途放弃就行。 刘治国大概就是这句话的最好例子,三次考研失败没打垮他,反而让他找到了更适合自己的路,最后不管是学术还是产业,都做出了成绩。

0 阅读:71
红尘里面看

红尘里面看

红尘旧梦情难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