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国军上将熊式辉花了500美元,买了几张护照,打算去南美,却被英国警察拦下:“你的护照是假的,和我们走一趟吧!” 1949年,那一年,风云突变,大局已定。国民党兵败如山倒,无数高官显贵卷起金银细软,仓皇逃离。熊式辉也不例外。他先是飞到广州,眼看广州也待不住了,又马不停蹄地跑到了香港。 当时的香港,那叫一个龙蛇混杂。小小的弹丸之地,挤满了从内地涌入的各色人等:有失意的政客,有败退的将军,有见势不妙的富商,当然,更多的是流离失所的普通百姓。熊式辉夹在人潮里,心里是什么滋味?但他肯定明白,香港只是个暂时的落脚点,不是长久之计。 为什么这么说?他在国民党里地位那么高,手上肯定沾过血,干过不少让对手恨得牙痒痒的事。留在香港,离大陆这么近,万一哪天政策变了,被引渡回去怎么办?他不敢赌。所以,他唯一的念头就是:跑,跑得越远越好。 去哪儿呢?台湾他不想去。据说他跟陈诚这些蒋介石的嫡系不对付,去了也是坐冷板凳,甚至可能被清算旧账。思来想去,他把目光投向了遥远的南美洲。那里天高皇帝远,没人认识他这个“江西王”,正好可以隐姓埋名,安度余生。 主意打定,问题来了:怎么去?他没有合法的身份证明。那时候,想从香港去别的国家,护照是硬通货。熊式辉手里没有能用的护照。怎么办?堂堂一个上将,总不能去偷渡吧。于是,他想到了一个简单粗暴的办法,买。 在那个混乱的年代,香港什么生意都有人做,其中就包括卖假证的。熊式辉通过一些门路,找到了一个贩子,花了500美元,为自己和家人买了几本“万国护照”。这500美元在当时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差不多是一个香港普通工人快一年的工资了。但对熊式辉来说,只要能换来安全,这钱花得值。 拿到护照后,熊式辉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他立刻订了去南美的船票,收拾好行装,带着家人兴冲冲地赶往码头。他可能在脑海里已经开始勾画未来的生活了:在阿根廷的牧场上养马,或者在巴西的海滩边晒太阳,往事随风,再也不用提心吊胆。 然而,现实很快就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就在他准备登船的时候,几个眼尖的英国警察把他拦了下来。其中一个警察拿着他的护照翻来覆去地看,然后用一种不容置疑的口气对他说:先生,你的护照是假的,请和我们走一趟吧! 这一瞬间,熊式辉的脑袋肯定是“嗡”的一下。他所有的计划、所有的幻想,都随着这句话烟消云散。他从一个准备远走高飞的“自由人”,瞬间变成了一个被当场抓获的“嫌犯”。从云端跌落谷底,有时候真的只需要一句话的时间。 一个曾经调动千军万马、执掌一省大权的将军,最后竟然被几张粗制滥造的假护照给绊倒了。这背后反映出的,其实是一个时代的悲哀和一个深刻的道理:当一个人的身份和地位所依附的那个庞大体系崩塌时,他本人也会瞬间“贬值”。 熊式辉的权力、荣誉和地位,都来自于国民党政权。当这个政权失去了对中国的控制,他那张曾经可以通行无阻的脸,也就变得一文不值。他的“国军上将”头衔,被抓了之后怎么办?好在他毕竟不是普通人,在香港还有些老关系。经过一番周折,他被保释了出来,但想离开香港的计划也彻底泡汤了。他在香港过了一段非常压抑和落魄的日子。据说当时生活拮据,甚至要靠变卖家产度日。 后来,他辗转去了澳门,最后还是到了台湾。不过,到了台湾,他的政治生涯也彻底结束了。蒋介石没有再重用他,他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寓公”。这位昔日的“江西王”,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的中心。 不过,熊式辉也算是个能屈能伸的人物。政治上没戏了,他开始转战商场。他利用自己剩下的一些人脉和积蓄,投资了纺织、燃气等行业,据说还做得有声有色,积累了不菲的家产。从这一点上说,他比很多到了台湾后穷困潦倒的国民党高官要强得多。 1974年,熊式辉在台湾病逝,终年81岁。他的人生,可以说是一个大起大落的完整样本。他经历过权力的巅峰,也品尝过丧家之犬的滋味;他有过运筹帷幄的辉煌,也有过为一张假护照而担惊受怕的狼狈。
1950年,国军上将熊式辉花了500美元,买了几张护照,打算去南美,却被英国警察
红尘旧梦难回首
2025-08-26 17:29:5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