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收到一封警告信,跟中国有关,美财长急忙表态:会跟中方谈![凝视] 爱荷华州的豆农约翰·史密斯最近睡不好觉,他种植大豆已经30年,从没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往年8月份,中国买家的订单就会陆续到来,但今年却异常安静。 史密斯并非个例。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中国从美国进口大豆数量创下近五年新低,这背后,是35万美国豆农面临的现实困境。 中国买家的脚步确实在放缓,根据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统计,过去五周内,中国采购了183船大豆,其中巴西109船,阿根廷74船,美国仅有12船,这种采购结构的变化,让依赖中国市场的美国农民感到不安。 价格是最直观的反映,目前美国大豆期货价格徘徊在每蒲式耳9.2美元左右,而农场主们普遍认为10美元才是盈亏平衡线,与此同时,化肥、种子、机械等生产成本在过去两年上涨了约15%,进一步挤压了利润空间。 美国大豆协会在8月15日发布的声明中表达了担忧,呼吁政府重新评估对华贸易策略,协会主席拉格兰直言:“持续的贸易不确定性正在侵蚀我们的竞争优势。” 巴西农民却在这场变局中获益,巴西农业部预测,2024年该国对华大豆出口量将达到7800万吨,占其总出口量的75%。过去三年,巴西在中国大豆市场的份额从55%提升至65%,而美国则从35%下降至25%。 中国的供应链调整策略相当明确,除了增加从南美的采购,中国还在提高自给率,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大豆产量预计达到2080万吨,比2020年增长了12%。 美国财政部长耶伦8月22日在参议院听证会上表示,美中两国正在进行“建设性对话”,希望在农业贸易方面找到平衡点,但观察人士认为,这更多是为了缓解国内农业州的压力。 农业州的政治影响力不容小觑,爱荷华、伊利诺伊、印第安纳等大豆主产州,传统上是摇摆州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大选中,这些州的农村选票发挥了关键作用,任何政府都不敢轻视农民的呼声。 中国驻美大使谢锋8月10日在农业合作论坛上表示:“农业合作应超越政治分歧,让两国农民都受益。”这番话既表明了立场,也为未来合作留下了空间。 历史数据提供了参考,2018年贸易争端期间,美国农业损失约240亿美元,其中大豆产业占比最大。当时大豆价格一度跌破8美元,许多农场主被迫申请政府补贴才能维持经营。 目前的情况有所不同,全球大豆需求总体稳定,问题在于市场份额的重新分配,如果美国无法重新获得中国买家的信任,失去的不仅是订单,更是在全球最大农产品市场中的地位。 一些迹象显示变化的可能性,中国商务部近期表示,愿在平等互利基础上推进贸易合作,分析人士认为,年底前仍有机会看到采购回暖,关键看双方能否找到务实的解决方案。 对于史密斯这样的农民来说,政治博弈显得遥远,他们关心的是能否卖出好价钱。“我不管华盛顿怎么谈判,只希望今年的大豆能有人要。”史密斯的话代表了许多农民的心声。 时间窗口正在缩小。再过两个月,新季大豆就要收获了,如果中国买家继续观望,美国农民只能寄希望于其他市场消化过剩产能,但这些市场的容量远不如中国。 合作的基础仍然存在,中国需要大豆满足饲料和食用油需求,美国有产能和技术优势,双方如果能够摆脱政治干扰,回归商业本质,仍有实现互利共赢的可能。 面对这种复杂局面,你认为美国大豆产业最应该采取什么策略?是继续等待政府层面的突破,还是主动寻找新的市场出路?如果你是这些豆农,会选择坚持种植大豆还是改种其他作物? 信源: 光明网--“美国农民难以长期承受”,美大豆协会呼吁特朗普取消关税
特朗普收到一封警告信,跟中国有关,美财长急忙表态:会跟中方谈![凝视] 爱荷华州
青山绿水情难离
2025-08-26 15:21:4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