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国军中将卢浚泉被特赦,成了第一批被特赦的战犯,沈醉、范汉杰酸溜溜地说:“谁叫人家有个好侄子呢!” 1959 年 12 月 4 日,北京功德林礼堂。工作人员念特赦名单,“卢浚泉” 三字刚落,沈醉冷笑:“人家有好侄子,当然能上!” 旁侧范汉杰气得将茶缸砸在桌。他曾是十万大军上将,名单里没自己,铁青着脸一言不发。 要弄清卢浚泉为何能出现在特赦名单上,还得从九年前锦州那场战役说起。 1948 年 10 月 14 日夜,锦州遭炮火轰击。第六兵团司令部内,卢浚泉攥着林彪的劝降电报(要他劝长春曾泽生),指节发白。窗外女儿河方向有枪声,是他的突围部队在退。 “司令,快撤!” 副官急催。卢浚泉盯着墙上蒋介石题的 “忠贞” 二字 —— 三个月前他升司令时,蒋介石还拍他肩说 “云南子弟兵靠你”。 起义怕连累卢汉家人,抵抗则十万滇军送死。最终他换农民装,跟范汉杰混溃兵里逃,却因云南方言在女儿河桥头暴露。解放军战士举枪:“卢司令,跟我们走。” 他摘帽露白发,苦笑跟上。 被俘后的卢浚泉,被押往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开启了另一段人生。 卢浚泉押到功德林,已做好终老准备。别的战犯争《资本论》与《三民主义》,他却带人防砌猪圈。管理人员夸:“老卢,你这墙比解放军工事还结实!” 他擦汗笑:“没打仗早当包工头了。” 砌墙时哼云南小调,唱昭通老家的梯田。 思想汇报会上,他说:“内战时我听命令,蒋让往东我不敢往西。” 杜聿明拍桌怒斥 “逃避责任”,他掏出 1945 年照片 —— 当年他是河内警备司令,正和越南独立同盟会代表握手:“我没对不起‘和平’。” 卢浚泉在功德林的改造表现,为后来的特赦埋下伏笔,但真正推动特赦的,还有他侄子卢汉在昆明的行动。 1949 年 12 月 9 日,昆明五华山光复楼。卢汉看着卢浚泉的电报:“侄儿,我认错,别连累乡亲。” 窗外车鸣,张群、李弥等国民党要员已被控制。他整军装对镜说:“收网。” 这次扣押让云南和平解放,毛主席赞他 “功在民族”,他却悄悄把叔叔的特赦申请夹进文件堆。 他清楚:没卢浚泉在锦州拖东北野战军,曾泽生不会快起义;没卢浚泉的劝降信,五十军打不出汉江阻击战的名声。 时间来到 1959 年,新中国首次特赦战犯提上日程,卢浚泉的特赦申请,也进入了中央的讨论视野。 1959 年国庆前,中南海西花厅。周恩来翻特赦名单,见 “范汉杰” 停下:“要考虑蔡廷锴的意见。” 秘书递来旧电报 ——1933 年福建事变,范汉杰向戴笠泄露起义密码本。 同期,云南代表团送彝族绣片到中南海。卢汉带来卢浚泉的特赦申请,还有五十军将士的信:“卢司令劝降救了我们。” 周恩来摸了摸绣片,在卢浚泉名字旁画圈。 特赦大会当天,功德林的大门为卢浚泉打开,而他与范汉杰的再次相遇,又引出一段对话。 特赦当天,卢浚泉出功德林遇范汉杰。对方嘲讽 “靠侄子享福”,他掏出砌墙砖(缝里嵌云南蓝花瓷片):“范司令,这砖比锦州城墙结实吗?” 1979 年昆明,80 岁的卢浚泉弥留时,被扶到窗前望滇池:“那年锦州,要是我举白旗……” 泪水湿了枕巾。 与此同时,北京的一位老人,也在通过旧档案回忆起与卢浚泉相关的往事。 北京,当年劝降他的解放军干部(现全国政协委员),翻着卢浚泉写的《滇军抗战史略》,提笔题:“历史不是非黑即白,有人战场投降,却在心里守该守的。” 夕阳照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和平” 二字泛光 —— 那是无数个卢浚泉用命运刻下的注脚。
1959年,国军中将卢浚泉被特赦,成了第一批被特赦的战犯,沈醉、范汉杰酸溜溜地说
受伤的梦娇
2025-08-26 06:25:4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