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年轻时也读过浩然的书,他发出疑问:“《艳阳天》中的萧长春在得知自己唯一的儿子被地主马小辫害死后,忍住悲伤,继续工作,这剧情合理吗?”笔者认为,在浩然的小说中,革命理想是至高无上的,为了这个理想抛头颅洒热血,是存在某种合理性的。浩然的文学创作是那个时代的必然现象,他总结了自1942年以来的解放区文学创作的经验,也充分体现了“两结合”、“三突出”的创作要求,也就是说,浩然是1942年以后主流写作的集大成者。 浩然以 “写农民,给农民写” 为矢志不渝的创作宗旨 ,用一支饱含深情的笔,勾勒出农村生活的斑斓画卷,塑造出众多鲜活生动的农民形象,成为当之无愧的 “农民作家”。他的作品,如《艳阳天》《金光大道》等,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犹如时代的号角,引发了社会的强烈共鸣,激励着无数读者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浪潮之中。 浩然的创作风格独树一帜,语言质朴平实,如乡间的潺潺溪流,自然而亲切;情节贴近生活,仿佛是从农村的土地里生长出来的,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他善于从平凡的日常生活中挖掘出深刻的主题,将农民的喜怒哀乐、理想追求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使作品具有了强烈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在《艳阳天》所描绘的东山坞世界里,家族矛盾犹如隐藏在平静湖面下的暗流,汹涌澎湃,时刻影响着村子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这种矛盾,与阶级斗争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复杂而又真实的农村社会画卷。 东山坞主要由马、韩、焦三大姓氏构成,各家族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利益诉求各不相同。马家多为富户,如马小辫是地主,马斋是富农,马大炮、弯弯绕是中农,他们凭借着经济上的优势,在村子里占据着一定的地位。然而,这种优势也使得他们成为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对象,他们的利益与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产生了冲突,从而构成了小说中反社会主义的势力。 韩、焦两个家族则多为贫农,他们在经济上相对贫困,但却有着强烈的改变命运的愿望。在社会主义改造的浪潮中,他们看到了希望,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成为了社会主义的坚定支持者。而且,两族之间多有姻亲关系,如韩百仲、焦二菊是夫妇,这种紧密的联系进一步加强了他们的联盟,使他们在面对共同的敌人时,能够团结一心,共同奋斗。 萧长春,作为小说的主人公,虽然姓萧,但他是投靠韩姓姥姥家来到东山坞落脚的。他出身贫寒,与韩、焦家族有着相似的命运和诉求。他不仅同是穷人,且称韩百仲为 “大舅”,并与焦淑红有实际上的恋爱关系。这些关系使得萧长春自然而然地成为韩、焦家族联盟中的重要一员,他的命运与韩、焦家族紧密相连。马翠清虽然姓马,但她是韩百仲的干闺女,这种特殊的身份使她站在了韩、焦一方。她在家族的影响下,认同社会主义的理念,积极参与到反对马家的斗争中,为韩、焦家族的胜利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在这样的家族关系网络中,阶级阵营、政治阵营与家族阵营大致对应。除了极个别人物,如老实、胆小的中农韩百安站在马家一边,对马小辫有个人仇恨的马老四站在萧长春一边,大多数人都根据自己的家族归属选择了阵营。这种对应关系,使得作者所写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不可避免地带有家族斗争的色彩。
莫言年轻时也读过浩然的书,他发出疑问:“《艳阳天》中的萧长春在得知自己唯一的儿子
超越自我展风采
2025-08-26 05:39:57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