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每年有470万匹马被屠宰,可是在国内几乎看不到有人吃马肉,这些马肉都去哪了?原来,它们都悄无声息地流向海外,构建起一个年产值数十亿元、却鲜少人知的“隐形帝国”。 听说过鱼肉刺身!没想到,还有马肉刺身!在日本,马肉又被称为“樱肉”,他们认为马肉与空气接触后,其颜色接近樱花,因此,每当日本樱花盛开时,马肉需求量极大!殊不知,这些马肉竟来自我国! 据了解,我们每年屠宰近470万匹马,但这些马肉很少在国内市场上流通。在大多数国人看来,马在传统文化中被赋予了特殊意义:从“老马识途”的智慧到“一马平川”的勇猛,从“千里马”的理想到“龙马精神”的品格,这些因素让马肉很难被端上我们的餐桌! 但是,在日本、哈萨克斯坦、欧洲等国,马肉却是十分的畅销!在国内工厂,工人们对马肉进行精细分割,真空包装、48小时冷链直达,在国外餐桌,马肉每公斤售价甚至高达300至500人民币。 不同的部位有不同的目的地,每个市场都有独特的需求!对于日本人来说,他们尤为喜爱脂肪含量适中的里脊肉,用来制作马肉刺身;欧洲人则偏好后腿肉,用来制作传统马肉香肠;哈萨克人则青睐带骨肉块,用于冬季炖煮! 为了满足不同市场的需求,比如日本:他们对马肉的新鲜程度要求极高,对此,我们有企业甚至投入巨资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冷链系统,从零下30度速冻设备,到专用冷链运输船,确保马肉在48小时内抵达日本购物超市! 这个所谓的“隐形帝国”,每年创造超过18亿美元的出口额,带动了约15万人就业。当我们看到草原上奔驰的骏马时,很难想象它们中的一些将成为异国餐桌上的美食,这种文化差异,竟带来了巨大商机! 尽管出口量巨大,但国内市场,马肉的消费却是非常稀少,行走在大街小巷,我们甚至看不到一家销售马肉的店铺,在我们的传统饮食中,猪肉、牛肉、羊肉、禽类等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据说,在古代,甚至有吃马肉会中毒的说法;加之战场上,战士们骑马作战、生活中骑马送信、物等,古人对马的依赖性极大,一匹良马,备受珍视! 不过,依然有小部分马肉在国内市场流通,例如:新疆、蒙古等少数地区,但这就属于十分小众的饮食偏好,并非主流! 所以,这条看不见的供应链,实则连接着不同的文化、市场和味蕾,文化差异的背后,暗藏着巨大的商业机会。不过,对于日本人喜爱生食,属实令多数人感到不解、意外! 那么,您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呢? 信息来源: 中国经济网|《提问:为什么大部分人不吃马肉?》 光明网|《日媒:特产马肉刺身多为外国代工,日本熊本县拟加大验证补贴力度》 文|梅林 编辑|南风意史
他们真正怕的是中国赢。沈逸点破:精英们把子女和存款都押在美国,一旦中国科技追
【328评论】【283点赞】